罗源县属于哪个市


罗源县(古属福州府罗源县)福建省福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南邻连江县,西南接福州市、闽侯县,西北接古田县,北与宁德市接壤,东隔海与霞浦东冲半岛相望 。
【罗源县属于哪个市】全境面积1187.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62.2平方公里,海域、滩涂面积124.98平方公里 。境内三面环山,地形为东西长条状 , 鹫峰山脉东南支脉从西北方向延伸入境 , 形成众多山岭 。地势自西而东,三高两低,形如“W” 。
扩展资料
近代行政区划
1950年3月 , 废除保甲制度,6月 , 增设第五区;9月增设第6区,至此,全县划为6个区、64个乡和4个街道 。
1952年4月 , 调整行政区划,增设第七、八两个区,全县分为8个区、66个乡、4个街 。同时,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 。1954年 , 又增划22个乡 。
1955年7月,第五区的飞竹乡划为飞竹、梧桐两乡;8月 , 撤销第七区,所辖各乡并入第六区;9月,第一、二、三、四、五、六、八区分别改名为起步、中房、碧里、霍口、洋柄、城关、洋头区 。
1956年1-3月,先后撤销松山、起步、洋头3区;设城关镇为县辖镇 , 辖原城关区的4个街;原城关区各乡与原起步区和松山区合并组成岐余区;原洋头区各乡分别归并于中房、洋柄区 。全县划分为5个区、1个县辖镇、56个乡镇,共辖自然村698个 。
1958年5月撤区并乡 , 全县划为城关、鉴江2个镇和起步、洪洋、叠石、中房、深坑、松山、泥田、大获、碧里、牛坑、白塔、凤坂、西兰、岭头、飞竹、丰余、斌溪、霍口、香岭、西峰、东宅等21个乡 。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 全县建立6个人民公社,98个生产大队 。
1961年5月恢复区一级建制 , 全县划为6个区,下辖1个城关镇、37个人民公社 。同年10月 , 城关镇升为县辖镇 。
1965年7月裁区并社,全县划分为城郊、松山、起步、洪洋、中房、西兰、飞竹、霍口、碧里、鉴江等10个人民公社,原城关镇建制不变 。
1966年6月,城关镇改为城镇公社;城郊公社除划归松山、城镇公社的8个大队外,余下15个大队另组为白塔公社(同年11月更为“红塔”) 。至此,全县划为11个人民公社,185个大队、4个街 。
1979年4月 , 城镇人民公社改名城关镇 。1981年7月定名凤山镇,红塔人民公社复名为白塔人民公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更名的大队亦同时恢复原名 。
1小时13分钟 。
福安市(古属福宁府福安县),福建省辖县级市,由宁德市代管 。位于福建省东北部 。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坡 , 太姥(mǔ)山脉西南部、洞宫山脉东南延伸部分;
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6°41′~27°24′、东经119°23′~119°52′之间 。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 。
东邻柘荣县,西连周宁县 , 北接寿宁县、南接宁德市 。
福安市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87天 。
辖13个镇5个乡4个街道,另设有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 市人民政府驻城北街道中兴西路16号 。[2]截至2020年12月31日,福安市户籍总户数199031户,总人口676624人 。
福安文化积淀,有历史名茶坦洋工夫茶韵,还有瓜溪“活化石”刺桫椤、柏柱洋明清古民居、溪塔葡萄沟、仙岫畲族风情等形成“红、茶、古、畲、廉”的传统福安文化 。
福安市境内有沈海高速、宁上高速、福泰高速、温福铁路等公路铁路穿境而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