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些古汉的解释?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 , 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最大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
【请问这些古汉的解释?】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黑白之辩矣 。译:现在有人在这里 , 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 。
是以知天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 , 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朝,促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 。
译:所以 , 令尹朱诛杀了直躬,从此,楚国坏人的犯罪行为,不再有人向上报告使国君了解,孔子奖赏了因孝而战败的人,鲁国人民在作战时就轻易投降或败走 , 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就象这样的不同啊 。
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拨城者受爵禄 , 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译:杀敌有功的人本该受赏,却又崇尚仁爱慈惠的行为;攻城大功的人本该授予爵禄 。却又信奉兼爱的学说:采用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来防备战乱,却又提倡宽袍大带的服饰;国家富足靠农民 。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 , 以吏为师;无私之捍,以斩首为勇 。
译:因此 , 在明君的国家里,不用有关学术的文献典籍 。而以法令为教本;禁绝先王的言论,而以官吏为老师;没有游侠刺客的凶悍,而只以杀敌立功为勇敢 。
人主之听说于其臣 , 事未成而爵禄享矣 。
译:君主如果听信臣下的游说,事情还没办成就已给了他们很高的爵位俸禄 ,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译:不是为了回报,是求永久相好呀
李悝(约前455-约前395年),公元前422年被任命为相,实行变法 , 其主要内容有: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封建官僚制度 。按着“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削弱贵族特权 , 建立封建官僚制度 。官僚:广义地讲统治阶级国家的国官吏都可以称为官僚 。在贵族制下,大夫或士以上的人才能称为官,庶民或奴隶出身的家臣是不在官的范围之内的 。《周礼·春官·大宗伯》:“六命赐官 。”郑玄注:“使保自置其臣 , 治家邑如诸侯 。”《礼记·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孔颖达疏:“其诸侯以下,设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 。官者,管也 。”僚与官同义,同官又称同僚 。《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僚 。”僚,在春秋时代还是对奴隶的一种称谓 。《左传·昭公七年》:“隶臣僚,僚臣仆 。”孔颖达疏:“僚 , 劳也,共劳事也 。”官僚组成为一个词,初见于《国语·鲁语下》:“今吾子之教官僚 。”韦昭注:“此景伯之属下僚耳,非同官之僚也 。”官僚实即官奴 。官僚制是从君主的家臣发展出来的,就其实质而言,所有的官僚都不过是君主的奴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