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大虾的煮法

清水煮虾
所需食材:大虾500克 , 盐10克 , 大葱,生姜各10克,白酒30克,白灼汁一小碗
做法:
1:买回的大虾洗净,剪掉虾须,看一下是否需要去掉虾线 。之后将其放在盆中,加入白酒搅匀,静置10分钟 。这样做的目的是去除腥味 。
2:锅中加水,放入葱姜,八角 , 花椒,盐 , 烧沸后煮2分钟 。然后下入大虾,煮制断生,关火浸泡20分钟,即可 。
小贴士:煮制时先将葱姜,花椒和盐,煮一会,之后下入大虾 。这样做的目的是,会使煮好的虾香味更浓,还能抑制腥味 。
大虾营养价值:
蛋白质
大虾含有20%的蛋白质 , 是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食品之一,是鱼、蛋、奶的几倍至几十倍 。
氨基酸
大虾和鱼肉相比 , 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缬氨酸并不高,但却是营养均衡的蛋白质来源 。另外,大虾类含有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含量越高,大虾的甜味就越高 。
牛磺酸
大虾中含的牛磺酸能够降低人体血压和胆固醇,所以在预防代谢综合征方面有一定疗效 。
微量元素锌
大虾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锌,它可改善人因缺锌所引起的味觉障碍、生长障碍、皮肤不适以及精子畸形等病症 。

大虾中含有的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 。它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值 , 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塞 。

大虾皮中含有丰富的钙 , 还含有一种被称为甲壳质的动物性纤维,它是多糖的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 经过化学处理后将其溶解在水中可制成壳聚糖健康食品 。
虾青素
大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

调节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 。维持血压正常 。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 。
主料:海虾500克 。
调料:盐4克、姜10克、醋适量 。
步骤:
1、虾洗净;
制作水煮虾所需的材料
制作水煮虾所需的材料(21张)
2、水烧开,放少许盐、姜片数块,水烧沸;
3、放虾入锅 , 水再次沸后约半分钟用漏勺将虾起锅放到盘里;
4、只放少许醋,将虾剥开,将虾肉在醋里沾一下 , 就可食用 。
做法二
主料:基围虾 。
调料:郫县豆瓣、干辣椒、花椒、葱姜蒜 。
步骤:
1、基围虾洗净,挑出虾线 , 剪掉虾须,可以省略,主要是虾须看起来乱糟糟的,剪掉就清爽多啦;
2、锅中放适量油,可以比平时炒菜多一点 , 小火,不用把油烧热,直接放入郫县豆瓣炒香,炒出红油,火一定要?。?
3、放入葱姜蒜片,炒出香味;
水煮虾
水煮虾(5张)
4、添适量水,不用加多了,否则味道就淡了 。这时调中火;
5、水开后,调小火,盖上锅盖稍微熬一下,把佐料的味道煮进水里去;
6、用漏勺捞出汤里的葱姜蒜,这一步也可省略啦 。调大火,倒入基围虾煮熟 。这个时候可以尝尝汤汁的味道,视需要加点盐等调料 。我觉得不加就很好了;
7、基围虾变色并且弯曲以后,就可以捞出来了 。取一只大碗,把虾摆成自己喜欢的造型 。汤汁也倒进碗里;
8、另起锅,多放些油,小火,油还未加热的时候放入干辣椒段和花椒 。油温不高的时候放辣椒花椒,比较容易出香味,不会把辣椒炒糊;
9、干辣椒颜色开始变深,就可以了,直接泼在基围虾上;
10、出锅 。
做法三
材料:虾250克、鱼豆腐10块、盐、鸡精1勺、干辣椒60克、麻椒2勺、白芝麻1勺、香菜 。[1] 步骤:
1、挑去虾线,剪去虾须,鱼豆腐从中间切成两块;
各式水煮虾
各式水煮虾(20张)
2、锅中放油烧热,下入虾,待虾弯曲变成红色 , 表面变脆夹出,鱼豆腐两面煎至焦黄; [1]
3、炸虾用的油继续烧热 , 倒入干辣椒和一半的麻椒炒出香味,加入火锅底料炒香,倒入少量开水烧开,倒入葱姜蒜后,下入鱼豆腐和大虾煮约两分钟 , 加入鸡精和盐;
4、煮好的大虾和鱼豆腐捞出至容器中,表面放上剩下的麻椒和干辣椒 。另起油锅烧热倒在麻椒和干辣椒上,洒上白芝麻和香菜即可 。
营养价值编辑
虾营养极为丰富,含蛋白质是鱼、蛋、奶的几倍到几十倍;还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氨茶碱等成分,且其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不失为老年人食用的营养佳品,对健
水煮虾
水煮虾
【水煮大虾的煮法】康极有裨益;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也是极好的食物 。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擢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虾中含有丰富的镁 , 经常食用可以补充镁的不足 。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 。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虾皮有镇静作用,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常食虾皮,可预防自身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的饭菜里放一些虾皮 , 对提高食欲和增强体质都很有好处 。虾子(虾卵)又名虾春 , 含高蛋白,助阳功效甚佳,肾虚者可常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