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宝多大了


郑文宝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郑彦华子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师事徐铉,仕南唐为校书郎 , 历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 。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其文多见《皇朝文鉴》《温公诗话》 。
中文名:郑文宝
国籍:宋朝
出生地:汀州宁化
出生日期:953年
逝世日期:1013年
职业:官员、学者
主要成就: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代表作品: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
字:仲贤
文笔风格:轻盈柔软,承袭五代传统
才干能力:多才多艺,“好谈方略”
生平简介
郑文宝,生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 , 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六十一岁 , 系五代南唐左千牛卫大将军郑彦华之子 。郑文宝从小受业于当时能诗又善工小篆的著名诗文书法大家、南唐吏部尚书徐铉,不仅诗文出众,书法也独树一帜 。他所写的小篆小至一片中指指甲大,颇具匠心 。徐铉曾得意地向人夸耀说:“篆字难于小而易于大 , 文宝的篆书小字胜过李阳冰(著名书法家),大字则与之不相上下 。”同时,郑文宝又向崔遵度学琴法 。南唐时,郑文宝在20岁左右以其父荫授奉礼郎,后迁校书郎 。
北宋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后 , 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为广文馆生 。太平兴国八年(983),郑文宝参加北宋朝廷举办的科举,中进士,被授与修武(今河南获嘉)主薄 。淳化二年(991),郑文宝调任殿中丞 , 并奉命出使四川、陕西负责清理整顿税收 。当时四川、陕西一带地方官为了增加税收,规定登口岸经商的商人要交纳“到岸税”,商人们苦不堪言 。郑文宝奏请朝廷免除商人的“到岸钱” , 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深得百姓拥戴 。郑文宝在川、陕期间 , 正逢夔州广武驻军叛乱;叛军四处抢劫,惊扰百姓 。郑文宝作为朝廷钦差大员果断担负起平叛重任 。他当机立断,率军乘船顺流而下,一夜行程数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一举歼灭叛军 。因此,他获得朝廷嘉奖 , 赏赐五品朝服,升任陕西转运副使 。郑文宝在陕西任职期间,正值闹灾荒,庄稼歉收,灾民流离失所 。他为灾民计 , 诱劝当地豪门富商捐出3万斛粮食赈灾,使8万多灾民暂时得救 。郑文宝先后12次亲自带队从环庆(今甘肃环县与庆阳一带)穿过沙漠,督运粮草到灵武(今宁夏灵武县) 。郑文宝为了详细了解民情,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尊重当地风俗 , 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的欢迎 。他每到一处少数民族区都受到当地酋长的热情款待,有的酋长还认他当干父 。
咸平年间(998~1003)西部边境经常遭受以李继迁为首的党项族地方武装的侵扰 。他们抢夺朝廷钱粮,掠夺百姓财物,使这一带老百姓陷入战乱之中,居无定所 , 民不聊生 。一次 , 李继迁劫走宋朝廷运往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粮草;并且攻占清远(灵武东南),围困灵武,直接威胁到整个西部边境的安全 。朝廷委任郑文宝以工部员外郎兼随军转运使之职负责平乱 。郑文宝受命后,冒雪率精兵轻装奔袭清远 , 一举击败李继迁,解除了灵武的危急 。当时,守卫环庆的龙猛卒部士兵7年未换防,又常常不能按时领到军晌,遂产生思乡和不满的情绪,逐渐酿成谋乱 。郑文宝得知后 , 他体恤和同情士兵的处境,果断决定先借库银发放军饷,以安定军心;然后上奏朝廷,并且表示支取的库银由他偿还 。朝廷体谅到郑文宝的良苦用心,便下诏免除库银的偿还 。朝廷为了表彰郑文宝的政绩,赐予他黄金和紫袍 。不久,郑文宝转任刑部员外郎 。
景德三年(1006)郑文宝奉诏回京时在途中染上疾病,留居在他儿子任职的襄城县养病 。大中祥符元年(1010年),朝廷任命郑文宝为兵部员外郎、暨忠武军行军司马 。郑文宝因病未能到职 。大中祥符六年,郑文宝逝世于襄城 , 后归葬宁化故里 。
郑文宝有三子:长子郑云龙留居宁化;次子郑云虎随父入朝,解职后卜居永安桃源洞;第三子郑云熊游学连城后卜居连城表籍里,其裔孙郑国瑚于明永乐八年(1409)迁居宁化安乐新村里三大村 。
文学成就
综述
郑文宝留居襄城养病期间,除了写大量诗词歌赋之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纂修南唐国史 。他是由南唐入宋的,目睹了南唐辛酸的国运和国史,有必要为后人留下这段真实的史事 。于是,他收聚了大量的、丰富的史料 。并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写成《江表志》3卷 。《江表志》记叙了南唐各代的朝廷大政,弥补徐铉、汤说《江南录》的许多缺漏,多为后人研究南唐史所采用,后来陆游作《南唐书》就采用其中不少内容 。尔后,郑文宝又以丛谈琐事缀辑成《南唐近事》1卷,类似小说体裁 , 富有史实 。
郑文宝一生著作颇丰,除《江表志》《南唐近事》之外,留传下来的还有《历代帝王谱》《谈苑》《玉玺记》《郑文宝集》等著作 。
代表诗作
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
亭亭画舸系春潭 , 直到行人酒半酣 。
不管烟波与风雨 , 载将离恨过江南 。
书法成就
郑文宝从小聪明好学,深得徐铉真传 。曾亲自去峄山访求秦刻石,未果 。便于北宋淳化四年(993)以其师徐铉(916一991)摹本刻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长安本”,又名“陕本” 。因郑文宝不明形制,将其刻为“碑”形 , 即后世所称的《峄山碑》 。此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第五室 。宋代欧阳修撰《集古录跋尾·泰峄山刻石》记述了郑文宝访求刻石和刻碑的情况:
【郑文宝多大了】右《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 , 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 。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 。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 。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 , 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 , 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 , 世多传之 。余家《集录》别藏泰山李斯所书数十字尚存,以较摹本,则见真伪之相远也 。治平元年六月立秋日 。
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长女峄山碑》跋曰:
右《峄山碑》,盖宋淳化四年郑文质以徐兹所授《峄山》摹本刊置于长安学中者 。文质,兹之徒也 。今泰山有秦刻,李斯真迹尚在,但磨灭多矣 , 间于邹侍讲家见摹本止廿九字 , 其去此甚远也 。
又碑后附有郑文宝跋,碑字雄浑温雅,无一笔开后人恶道,《石鼓》后无可比肩,汉印之传于后者,皆步其轨蹰 。跋曰:秦相李斯书《峄山碑》 , 迹妙时古,殊为世重 。故散骑常侍徐公枯,酷耽玉著,垂五十年 , 时无其比 , 晚节获《峄山碑》摸本,师其笔力,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 。因是广求,己之旧迹,焚掷略尽 。文宝受学徐门,粗坚企及之志 。太平兴国五年春再举进士,不中 。东适齐鲁 , 客邹邑,登峄山,求访秦碑 , 邀然无睹 。逮于旬决,险怅于棒芜之下,惜其神踪将坠于世 。今以徐所授摸本,刊石于长安故都国子学,庶博稚君子见先儒之指归 。淳化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陕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副使、赐排鱼袋郑文宝记 。
秦峄山碑
碑文:
皇帝立国 , 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 , 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 , 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 , 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_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 , 刻此乐石 , 以箸经纪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令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 。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 。制曰:“可 。”
注:①绎山:指峄山 。②此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 。
宋史文载
郑文宝,字仲贤,右千牛卫大将军彦华之子 。彦华初事李煜,文宝以荫授奉礼郎,掌煜子清源公仲寓书籍,迁校书郎 。入宋 , 煜以环卫奉朝请,文宝欲一见,虑卫者难之 , 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 。煜忠之 。后补广文馆生,深为李_所知 。
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除修武主簿 。迁大理评事、知梓州录事参军事 。州将表荐,转光禄寺丞 。留一岁,代归 。献所著文,召试翰林,改著作佐郎、通判颍州 。丁外艰,起知州事 。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 。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授陕西转运副使,许便宜从事 。会岁歉,诱豪民出粟三万斛,活饥民八万六千口 。既而李顺乱西蜀,秦陇贼赵包聚徒数千 , 将趋剑阁以附之 。文宝移书蜀郡,分兵讨袭 , 获其渠魁,余党歼焉 。
文宝前后自环庆部粮越旱海入灵武者十二次 , 晓达蕃情,习其语 。经由部落,每宿酋长帐中,其人或呼为父 。迁太常博士 。内侍方保吉出使陕右 , 颇恣横 , 且言文宝与陈尧叟交游,为荐其弟尧佐 。驿召令辨对,途中上书自明 。太宗察其事,坐保吉罪,厚赐文宝而遣之 , 俄又召至阙下,文宝奏对辩捷,上深眷遇 。俄加工部员外郎 。时龙猛卒戍环庆,七年不得代,思归,谋乱 。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 , 且自劾,请代偿 。诏蠲其所费 。
先是 , 诸羌部落树艺殊少,但用池盐与边民交易谷麦,会馈挽趋灵州,为继迁所钞 。文宝建议以为“银、夏之北 , 千里不毛,但以贩青白盐为命尔 。请禁之 , 许商人贩安邑、解县两池盐于陕西以济民食 。官获其利,而戎益困 , 继迁可不战而屈” 。乃诏自陕以西有敢私市者,皆抵死,募告者差定其罪 。行之数月 , 犯者益众 。戎人乏食,相率寇边,屠小康堡 。内属万余帐亦叛 。商人贩两池盐少利,多取他径出唐、邓、襄、汝间邀善价,吏不能禁 。关、陇民无盐以食,境上骚扰 。上知其事,遣知制诰钱若水驰传视之,悉除其禁 , 召诸族抚谕之,乃定 。
朝廷议城古威州,遣内侍冯从顺访于文宝,文宝言:
威州在清远军西北八十里,乐山之西 。唐大中时,灵武朱叔明收长乐州 , _宁张君绪收六关,即其地也 。故垒未圯 , 水甘土沃,有良木薪秸之利 。约葫芦、临洮二河,压明沙、萧关两戍 , 东控五原,北固峡口,足以襟带西凉,咽喉灵武,城之便 。
然环州至伯鱼,伯鱼抵青冈,青冈拒清远皆两舍,而清远当群山之口,扼塞门之要,刍车野宿,行旅顿绝 。威州隔城东隅,竖石盘互 , 不可浚池 。城中旧乏井脉 , 又飞乌泉去城尚千余步 , 一旦缘边警急,贼引平夏胜兵三千,据清远之冲,乘高守险,数百人守环州甜水谷、独家原 , 传箭野狸十族,胁从山中熟户 , 党项孰敢不从,又分千骑守碛北清远军之口,即自环至灵七百里之地,非国家所有 , 岂威州可御哉?请先建伯鱼、青冈、清远三城 , 为顿师归重之地 。
古人有言:“金城汤池,非粟不能守 。”俟二年间,秦民息肩,臣请建营田积粟实边之策,修五原故城,专三池盐利,以金帛啖党项酋豪子弟,使为朝廷用 。不唯安朔方,制竖子,至于经营安西,绥复河湟,此其渐也 。诏从其议 。
文宝至贺兰山下,见唐室营田旧制,建议兴复,可得_稻万余斛 , 减岁运之费 。清远据积石岭,在旱海中,去灵、环皆三四百里,素无水泉 。文宝发民负水数百里外,留屯数千人,又募民以榆槐杂树及猫狗鸦乌至者,厚给其直 。地舄卤,树皆立枯 。西民甚苦其役,而城之不能守,卒为山水所坏 。又令宁、庆州为水_,亦为山水漂去 。
继迁酋长有嵬_嵬悉俄者,文宝以金帛诱之 , 与手书要约 , 留其长子为质 , 令阴图继迁,即遣去 。谓之曰:“事成,朝廷授汝以刺史 。”文宝又预漆木为函,以备驰献继迁之首 。又发民曳石碑石诣清远军,将图纪功 。而嵬_等尽以事告继迁,继迁上表请罪 。上怒文宝 , 犹含容之 。既而文宝复请禁盐,边民冒法抵罪者甚众 。太常博士席羲叟决狱陕西,廉知其事 , 以语中丞李昌龄 , 昌龄以闻 。文宝又奏减解州盐价,未满岁,亏课二十万贯,复为三司所发 。乃命盐铁副使宋太初为都转运使,代文宝还,下御史台鞫问 , 具伏 。下诏切责,贬蓝山令 。未几,移枝江令 。
真宗即位,徙京山 。咸平中召还 , 授殿中丞 , 掌京南榷货 。时庆州发兵护刍粮诣灵州,文宝素知山川险易 , 上言必为继迁所败 。未几,果如其奏 。转运使陈纬没于贼,继迁进陷清远军 。时文宝丁内艰,服未阕,即命相府召询其策略 。文宝因献《河西陇右图》,叙其地利本末,且言灵州不可弃 。时方遣大将王超援灵武,即复文宝工部员外郎,为随军转运使 。至环州,或言灵州已陷,文宝乃易其服,引单骑,冒大雪 , 间道抵清远故城,尽得其实,遂奏班师,就除本路转运使,上疏请再葺清远军 。都部署王汉忠言其好生事,遂徒河东转运使 。尝上言管内广锐兵万余,难得资粮,请徙置近南诸州,又欲令强壮户市马,备征役 。宰相李沆等以为广锐州兵,皆本州守城,置营必虑安土重迁,徙之即致纷扰 。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 , 亦恐非便 。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 , 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 。上曰:“前令团并军伍,改置营壁,欲其互移本贯,行之已久 。”而文宝确陈其利,因命钱若水详度以闻 。若水所对与沆等同,遂罢之 。
先是 , 麟、府屯重兵,皆河东输?。涞乩锷蹂?nbsp;, 而限河津之阻 。土人利于河东民罕至,则刍粟增价 。上尝访使边者,言河裁阔数十步,乃诏文宝于府州、定羌军经度置浮桥,人以为便 。会继迁围麟州,令乘传晨夜赴之,围解,迁刑部员外郎 , 赐金紫 。顷之,寇准荐其熟西事,可备驱策,因复任陕西转运使 。尝出手札 , 密戒令边事与僚属计议 , 勿得过有须索,重扰于下 。后有言其张皇者,诏徙京西,以朱台符代之 。
景德元年冬,契丹犯边,又徙河东 。文宝安辑所部,募乡兵,张边备 , 又领蕃汉兵赴河北,手诏褒谕 。未几,复莅京西 。契丹请和,文宝陈经久之策,上嘉之 。三年,召还,未至,遇疾,表求藩郡散秩 。诏听不除其籍,续奉养疾,以其子郓州推官于陵为大理寺丞、知襄城县,以便其养 。大中祥符初 , 改兵部员外郎 。车驾祀汾阴还,文宝至郑州请见 。上以其久疾,除忠武军行军司马 。文宝不就,以前官归襄城别墅 。六年,卒,年六十一 。
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 。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 。晚年病废,从子为邑,多挠县政 。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 。有集二十卷 , 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
蒙迪欧这款车一般车主手册说的是用5W-30的机油
但是鉴于你10年2.5 6缸的车 , 发动机间隙肯定变大了,用5W-40吧!
30粘度已经可能塞不住你发动机的间隙了...
另外,要是你不是在特别冷的区域,晚上温度不会超过-10°,10W-40也是不错的选择!
说到机油又让我想起德国备驰这款机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