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什么时候会使用铝包带


当软母线采用钢制各种螺栓型耐张线夹或悬垂线夹连接时,必须缠绕铝包带,其绕向应与外层铝股的旋向一致,两端露出线夹口不应超过10mm,且其端口应回到线夹内压住,铝包带应超过瓷瓶绑扎部位两侧3 cm,缠绕应均匀 。扎线一般应使用同型号的导线,破股后单线绑扎(材料2米 ) 。3~5扣 。缠绕3~5扣后,由下侧顺线到瓷瓶上方的顶部交叉后,分别从对面的下侧收回扎线,自扎即可 。使用扎线的中间部位,从瓷瓶的一侧同时自下而上分别缠导线一扣后,两线返到瓷瓶的对面,交叉返回各自的对面,自下而上缠绕 。
机柜整理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机柜理线,常见的理线工艺有三种:
瀑布造型
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布线造型,有时还能看到其踪影 。它采用了“花果山水帘洞”的艺术形象,从配线架的模块上直接将双绞线垂荡下来,分布整齐时有一种很漂亮的层次感(每层24-48根双绞线) 。
这种造型的优点是节省理线人工,缺点则比较多,例如:安装网络设备时容易破坏造型,甚至出现不易将网络设备安装到位的现象;每根双绞线的重量全部变成拉力,作用在模块的后侧 。如果在端接点之前没有对双绞线进行绑扎,那么这一拉力有可能会在数月、数年后将模块与双绞线分离 , 引起断线故障;万一在该配线架中某一个模块需要重新端接,那维护人员只能探入“水帘”内进行施工,有时会身披数十根双绞线,而且因双向没有光源,造成端接时看不清 。
逆向理线
逆向理线是在配线架的模块端接完毕后,并通过测试后,再进行机柜理线 。其方法是从模块开始向机柜外理线,同时桥架内也进行理线 。这样做的优点是理线在测试后,不会因某根双绞线测试通不过而造成重新理线,而缺点是由于两端(进线口和配线架)已经固定 , 在机房内的某一处必然会出现大量的乱线(一般在机柜的底部) 。
逆向理线一般为人工理线 , 凭借肉眼和双手完成理线 。
逆向理线的优点是测试已经完成 , 不必担心机柜后侧的线缆长度 。而缺点是因为线缆的两端已经固定,线缆之间会产生大量的交叉,要想理整齐十分费力 , 而且在两个固定端之间必然有一处的双绞线是散乱的,这一处往往在地板下(下进线时)或天花上(上进线时) 。
正向理线
正向理线是在配线架端接前进行理线 。它从机房的进线口开始,将线缆逐段整理,直到配线架的模块处为止 。在理线后再进行端接和测试 。
正向理线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自机房(或机房网络区)的进线口至配线机柜的水平双绞线以每个16/24/32/48口配线架为单位,形成一束束的水平双绞线线束,每束线内所有的双绞线全部平行(在短距离内的双绞线平行所产生的线间串扰不会影响总体性能,因为桥架和电线管中铺设着每根双绞线的大部分 , 这部分是散放的,是不平行的),各线束之间全部平行;在机柜内每束双绞线顺势弯曲后铺设到各配线架的后侧,整个过程仍然保持线束内双绞线全程平行 。在每个模块后侧从线束底部将该模块所对应的双绞线抽出,核对无误后固定在模块后的托线架上或穿入配线架的模块孔内 。
正向理线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机房内线缆在每点都整齐,且不会出现线缆交叉 。而缺点是如果线缆本身在穿线时已经损坏,则测试通不过会造成重新理线 。因此,正向理线的前提是对线缆和穿线的质量有足够的把握 。
【架空线路什么时候会使用铝包带】正向理线的优点是在机房(主机房的网络区或弱电间)中自进线口至配线架之间全部整齐、平行,十分美观 。缺点是施工人员要对自己的施工质量有着充分的把握,只有在基本上不会重新端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向理线施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