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 见证发展 门源人四十年的春华秋实( 四 )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多少年前,农村道路的真实写照。可是近年来,村村修建了硬化路,不再是坑坑洼洼的砂石路,而且村容村貌整治后,原先路边乱推乱放的垃圾没了踪影,农村旧貌换新颜。

“以前路不好,我们有事去趟西宁,坐班车得走五个多小时,但是自从高铁开通后,四十五分钟就到了,好多人开玩笑说,门源成西宁的一个郊区了。”宋海萍说。现在门源人去趟西宁,就跟去了趟县城一样,甚至来回花的时间比去县城还短,购物、务工都方便了很多,还有很多门源人在西宁买了房。

2014年12月26日,在16万各族群众满怀热情的见证下,兰新高铁开通运行。

“自从建了火车站以后,去西宁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只需要三十块,来去方便,我们出去打工坐高铁省时省力,我们在火车站上开了家小吃店,家里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在火车站开小吃店的马富娟,边打扫店里的卫生边说道,这要是旅游旺季,车站来往人太多了,她可没工夫跟我闲聊。

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门源县对外交通运输格局已通过高铁全面拓展。“1989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30公里,1999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680公里,2009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117公里,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交通建设速度突飞猛进,截至目前,县内已建设公里里程4858.9公里,通车里程4233公里,公路密度61公里/百平方公里。” 县交通运输局工程师赵华甲,用一组数据,向采访人员说起了门源县交通上的大变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