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 见证发展 门源人四十年的春华秋实( 五 )

沿着浩门河两岸行走,只见一条条高标准柏油路、水泥路织网般延伸至家家户户。新能源公交开进了村里,绿色的出租车在街上来回穿梭,昔日寂寥的山村、乡镇,被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唤醒,沿着这些路,越来越多的门源人走出去,寻找着更广阔的世界。

10月25日,走进门源寄宿制小学教学楼,入眼的是墙壁上书写的“忆往昔硕果累累 看今朝再创辉煌”几个大字,这几个字的下面,张贴着浩门镇、北山乡等几个乡镇小学的旧照片,破旧的砖瓦房,砂石子铺就的操场……2013年门源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藏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改薄、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一大批项目,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将全县中小学由119所调减为16所(其中普通中小学15所,高级中学1所),调减率为87.4%。”据教育局局长乌兰巴特介绍,期间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达24.3万平方米,为全县中小学配备了教学设备、仪器、图书及后勤设备,所有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班班通”设备,各中小学均实现了20M以上的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

至此,门源县形成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教育格局。“上学远”、“班额大”和校舍“不安全”、“不达标”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有效改善了中小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