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 见证发展 门源人四十年的春华秋实( 六 )

“你看,这是我们为孩子们设置的心理咨询室,平时也有专门的老师,给孩子们教心理健康课。” 门源县寄宿制小学副校长马庆林,带着采访人员参观学校的各种设施设备。为了孩子们全面发展,学校还开设少年宫,定期给孩子们教授舞蹈、棋艺、跆拳道等课程,每个班都有不少孩子参与少年宫活动。

门源寄宿制小学还有自己的校史展览馆,里面的展品囊括了70年代到90年代的一些教学用具,这些展品都是布局调整以前,从各乡镇的旧小学收集回来的。“校史展览馆不仅让现在的学生,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门源县教育的发展史,也在提醒我们这些教师,时时刻刻谨记为人师表,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学校教师朵文生讲道,他自己从事教育行业已有40多年,这40年门源县的教育历经风雨,开出了繁盛的花朵。

“不管是网络还是硬件设施,现在的教学条件太好了,我们以前教学,就凭一本教案几根粉笔,要是上课能带几张卡片,那堂课孩子们会兴奋一整节课。”朵文生回忆道。他刚开始在皇城蒙古族乡当老师,要去县城办点事,只能在路边拦过往的煤车,坐煤车到县城,衣服上蹭的到处都是煤灰,他还记得当时学校唯一一个电器,是厨房大灶上用的吹风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