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智博■偶像公司CEO自述:为什么我不愿签穷人的孩子?

短短几年时间 , 造星体系天翻地覆 。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 , 只要在一档重磅级节目中露脸 , 有时甚至不用出道 , 积攒够了一定体量的粉丝 , 便有了当明星的资本 。
艺人选秀节目 , 如火如荼 。 新人成名路径径清晰可见:签约某个经纪公司——唱跳训练——送进大平台的节目——充分曝光——出道或不出道 。
以上流程的精髓为“充分曝光”这一环节 。 当代造星体系虽不那么成熟 , 但也有了工业化流程的味儿:只要资源砸到位 , 总能捧出个人 。
残酷的是 , 没钱 , 资源便砸不到你头上 。 比如有训练生因付不起20万元版权费 , 放弃节目中的才艺展示 。
另一个案例 , 更显示出在这个体系中 , 艺人因为没钱可能产生的极端行为:贫困艺人黄智博在新节目筹备期间 , 以贩卖口罩为由诈骗28万元 , 诈骗来的钱几乎都花在了其个人消费上 , 以保持与周围环境相匹配的格调 。 黄智博最终被判了3年3个月 。
黄智博■偶像公司CEO自述:为什么我不愿签穷人的孩子?
文章插图
截图自微博
时代是否已将穷人的明星梦越抛越远?穷人在当下是否失去了做明星的资格?
创业六年的一家上海偶像公司CEO对娱理工作室表示 , 他从一开始签人的时候 , 就不会考虑穷人家的孩子 。
以下为他自述:
黄智博■偶像公司CEO自述:为什么我不愿签穷人的孩子?
文章插图

签错了人 , 出道成团了但没法运营
我2015年底的时候入这行 , 当时娱乐圈钱多 , 风口是直播 , 艺人经纪这块还是蓝海 。
我们当时弄了个素人演唱会选人 , 每周都有 , 一场10来个人表演 , 还弄了VR直播 。 选人标准很简单 , 就是在人群里找最好看 , 找最有舞台感觉的那个 。 来的素人大部分都有评奖 , 有8888块、6888块的 , 最差的也有1000、2000块 。
素人演唱会做了几期 , 手里就积攒了一批有潜质的素人 , 然后又投了上海的一家培训学校 , 加在一起 , 我们在训的素人有120多个 。 人足够了 , 就开始想的是怎么包装出道 。
然后我们就做了个6人女团 , 成员有从手底下素人选拔的 , 有韩国公司推荐的 , 有合作伙伴推荐的 。 合作伙伴推荐的那个女孩 , 之前签过吴宗宪参股的公司 , 看履历很还不错 , 考核的时候表现也挺好 , 我们没做背景调查 , 直接就签了 , 现在看来这是当时巨大的隐患 。
黄智博■偶像公司CEO自述:为什么我不愿签穷人的孩子?
文章插图
因为经费问题早已解散的1931女团2017年旧照 , 与本文无关 , 仅为展示
为了把女团做好 , 我们给女团单独成立了个公司 , 每个女孩都持股 , 培训、宣传、日常开销都是公司负责 , 3个月投了300多万元 。
我们想的就是 , 让女孩做股东 , 大家一起把这当成是自己的事业 , 好好干 。 但女孩们认为自己跟公司是对抗的关系 , 公司多赚一块钱 , 她们就少赚一块钱 , 她们对行业的看法、对自己的规划 , 跟公司都不一样 。 公司把女团当事业 , 她们想的是赚快钱 , 还不能便宜了公司 。
这种自私又极具煽动力的想法 , 任何组合只要有一个人这么想 , 其他成员也会跟着这么想 , 那个合作伙伴推荐过来的女孩 , 在其中就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
2016年 , 我们把这个女团送到韩国打榜 , 就在那出道了 。 出道没几个月 , 碰上限韩 。 团成员6个 , 有一个是韩国的 , 就来不了中国做演出了 , 实际在国内的团成员是5个 。
砸了很多钱 , 终于把女团弄出道了 , 本来是开始做商业、大家一起赚钱的时候 , 但那时公司跟女团的沟通成本巨大 , 简直快到了沟通不了的程度 。 我们只好把女团转让出去 , 尽量收回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