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复旦通识·学人疫思|刘钊:古文字中的“疫”情,

_原题为 复旦通识·学人疫思|刘钊:古文字中的“疫”情
【编者按】疫情之下 , “复旦通识”组织“学人疫思”系列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撰文 , 从各自的专业领域与学术兴趣出发 , 对疫情展开不同角度的讨论 , 进行跨学科的深入解读和分析 。 不仅止于复旦的教师 , 该系列也会向其他高校的教师、学者约稿 。
新冠疫情正在席卷全球 , 为人类带来多年来罕见的恐怖灾害 。 社会停摆 , 经济下滑 , 人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 。 在这亟需全世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引领 , 团结起来 , 共同抗疫的危急时刻 , 回顾人类与疫病斗争的历史 , 总结人类战胜疫病的经验 , 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 借澎湃《复旦通识·学人疫思》栏目 ,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有关疫病的记载 , 及围绕这些记载产生的一些话题进行一些回顾和讨论 , 以期能对认识中国古代的“战疫史”提供帮助 , 同时也为了能增广见闻 , 以助谈资 。
本组文章将分为三部分:一、出土文献中有关疫病的资料;二、汉语中有关疫病的相关字词;三、古代对于疫病的祛除和救治 。 以下系其中第一部分 。
出土文献中有关疫病的资料
在传世文献中有很多关于中国古代疫病的资料 , 涉及到疫病的方方面面 。 同时在出土文献中也有一些有关疫病的零星记载 。 这些记载常常是出土文献学术圈之外的人不知道或不重视的 , 但是却很重要 。 在这部分里 , 我们就把这些零星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
甲骨文中的“疫”
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有关“疫”的记载 。 甲骨文时代还没有“疫”字 , 表示“疫”的意思时 , 是借“役”字为之的 , 也就是说甲骨文中的“役”字用为“疫”的 。 因为按《说文》的解释 , “疫”是从“役省声”的 , 声符一样 , 声音也基本一致 , 所以“役”可以用作“疫” 。
甲骨文中有如下写法的一个字:
[疫病]复旦通识·学人疫思|刘钊:古文字中的“疫”情,
文章图片

以往常常被误释为“役” , 如《汉语大字典》和坊间一些通俗性著作就采用了这种观点 。 也常常有人把这个字解释成“象手持棍棒击打人 , 会驱使役使的意思” 。 其实这是错误的 。 甲骨文中真正的“役”字写成如下的形状:
[疫病]复旦通识·学人疫思|刘钊:古文字中的“疫”情,
文章图片

1、2两个字形的构成有“彳”有“人” , 最左边的部分是象手持鞭子的形状 。 “彳”既可以表示道路 , 也时常用作一种“动态符号” , 加上它就表示“役”这个字的字义是一种动态的动作 。 1、2两个字形表示的就是手持鞭子驱赶役使人的形象 。 3、4两个字形省去了鞭子的形状 , 因为“人”和“鞭子”的形状有时很接近 , 于是就省去一个 , 仅用一个形状兼当“人”和“鞭子” 。 5、6两个字形把本来位于字形上边的手形移到了下边 , 手上所持之物 , 也是既表示鞭子 , 又代表人 。 古代“役”的常见义有“役使”“劳役”“仆役”等 , 用“手持鞭子驱赶役使人”的形象来表示“役使”“劳役”“仆役”等意思都很合适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有“操鞭使人 , 则役万夫”的话 , 正可作为“鞭子”与“役使”之间联系的绝佳证明 。
甲骨文中有关“疫”的记载重要的有如下一些:
1、丙辰贞:于□告……役(疫) 。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228)
2、来岁帝其降役(疫) 。 在祖乙宗 , 十月卜 。
……[来]岁帝不降役(疫) 。 (《小屯南地甲骨》723)
3、己未……不降役(疫) 。
其降役(疫) 。 (《小屯南地甲骨》3594)
4、癸丑贞:今秋其降役(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