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叙诡笔记|1644年蝗灾:蝗虫竟然“环抱人而蚕食之”,( 二 )
既然蝗虫是天灾 , 那么笃信“天人合一”的古人 , 想方设法也要将其与地面上的政治联系起来 , 前面提到的魏忠贤就是一例 。 其实这个传统由来有自 , 据《坚瓠集》记载:王安石罢相后出镇金陵 , 当时正在闹蝗灾 , “飞蝗自北而南 。 江东诸郡皆有之” 。 百官送王安石出开封城外 , 为他践行 , 王安石的政治对手刘攽来晚了 , 没有赶上 , 于是写诗一首以寄之 , 诗中充满了对新法和王安石个人的讥讽:“青苗助役两妨农 , 天下嗷嗷怨相公 。 惟有蝗虫偏感德 , 又随车骑过江东 。 ”
文章图片
《坚瓠集》
二、蝗神叨扰一顿饭
明代天启和崇祯年间 , 自然灾害不断 , 蝗灾也确实日趋严重 。 《子不语》记崇祯甲申年(1644年) , 河南的蝗虫竟然嚣张到“食民间小儿”的地步 , “每一阵来 , 如猛雨毒箭 , 环抱人而蚕食之 , 顷刻皮肉俱尽” 。 开封城门竟被数以亿万计的蝗虫生生塞断 , 人都无法出入了 , 祥符令万不得已 , 下令发火炮击之 , 总算轰炸出一个窟窿 , 容行人通过 , 可是没到一顿饭的功夫 , “又填塞矣”!
既然是天降灾患 , 很多人便将驱蝗和灭蝗的希望寄托在了“天”上 。 《集异新抄》记载 , 崇祯元年(戊辰年)七月 , 苏州一地闹起蝗灾 , 很多乡民祈祷上天驱蝗 , “每夜灯火载岸 , 金鼓声彻曙 , 所祷处设几案灯台 , 虫见火光而来 , 不甚为异” 。 当时有个人因为生病 , 没有参与祈祷 , 结果他种的一二亩地都遭了灾 , 旁边人家的田地却分毫无恙 , 他觉得奇怪 , 仔细一打听 , 才知道其他“因事未祷者 , 灾亦如之” 。 于是大家更加虔诚地叩拜神灵 。 不久 , “夜闻空中戈戟铮然 , 见神在云际 , 亲执白旗挥指 , 若驱捕之状 , 自北迤西而去” 。 这样几天以后 , “风驰雨洗 , 禾净如拭 , 而蝗害顿除矣”!
除了指望苍天 , 还能指望的就是清官 。 明代学者张岱在《夜航船》中记载 , 东汉马援为武陵守时 , “郡连有蝗” , 于是马援“援赈贫羸 , 薄赋税” , 结果蝗虫都飞到海里 , 化为鱼虾 。 宋均为九江太守的时候 , 蝗虫飞到九江就散了 。 《坚瓠集》亦记宋代的于潜县令毛国华 , 向有德政 , 苏轼捕蝗时追到于潜 , 作诗一首曰:“宦游逢此岁年恶 , 飞蝗来时半天黑 。 羡君封境稻如云 , 蝗自识人人不识 。 ”说的就是蝗虫不敢得罪清官 。
文章图片
《夜航船》
比上述都有意思的是清代学者王守毅在《箨廊琐记》中写的商丘知县赵申乔 。 赵申乔素有廉名 , 有一天他突然交给一个胥役牒文说:“你速出城西门 , 持此牒到水池铺 , 遇到一个肩上搭着褡裢 , 疾走如公差样的人 , 就把此牒给他看 , 听听他怎么说 , 然后赶紧回来告诉我!”那胥役一向办事麻利 , 跑到水池铺等着 , 一会儿就见到赵申乔说的那么个人 。 “胥呈牒 。 ”那人看罢笑道:“也罢 , 你回去告诉县令 , 我终究要叨扰他一顿饭的!”胥役莫名其妙 , 回来告诉赵申乔 。 赵申乔立刻召集城中所有家产丰裕的缙绅之家 , “造饭 , 遍铺郭城” 。 大家都一头雾水的时候 , 只见“飞蝗蔽天而来” , 风驰雨骤地吃完了人们预备好的饭 , 就飞走了 , “禾黍一无所伤” 。 这时人们才知道 , 原来是赵申乔请了蝗神吃饭 , 蝗神给了赵申乔面子 。
文章图片
《箨廊琐记》
三、蝗虫下酒是美味
当然 , 上述各种祈求神灵或清官发威 , 纵使能“消灭”蝗虫 , 也是百分之百的巧合使然 。 编出这些故事 , 无非是文人们不失机会地教化人心 。 而随着时间推移 ,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 仅仅靠这些是没有用的 , 还是姚崇的方法最正确 , 那就是主动灭蝗和驱蝗 。 比如用火光吸引它们飞来后 , 扑打焚烧 , 还有早一点找到虫卵加以铲除 , 在《清稗类钞》中就明确写道:“(蝗虫)雌虫秋晚产卵于地 , 翌春孵化 , 驱除之法 , 普通多掘产卵之地 , 杀其卵子 。 迨至春日 , 多数之卵浮出水面 , 则收聚而烧毙之 。 若制大网捕取成虫 , 亦一法也 。 ”
推荐阅读
- 邹曦:做一名好导演的“终极笔记”,就蕴含在“不忘初心”四字中
- 专访|邹曦:好导演的“终极笔记”是不忘初心
- 她是《终极笔记》的“霍仙姑”,却独居十年,连智能家电都不会用
- 培训|娱乐圈第一个综艺岗前培训出现了,明星们忙着记笔记,网友却发现了问题
- 裘德|《盗墓笔记之云顶天宫》今晚首播,《云南虫谷》还得等多久
- 大火|《洛神水赋》大火,湖南卫视一学,成了“盗墓笔记”!
- 法术|养痈遗患
- 羊羊羊|@湖北人 您的第一批羊羊羊已送达!这趟“中国行”历程笔记来了
- 热刺|1-0!凯恩87分钟绝杀!穆帅疯狂做笔记+逼近耻辱纪录,利物浦遭暴击
- 蚯蚓|斗 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