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半夏|被宋高宗“退货”的寿星通犀带,

_原题为 半夏|被宋高宗“退货”的寿星通犀带
宋高宗赵构 , 天资聪颖 , 拥有乃父赵佶的文艺天赋 , 自言凡五十年间 , 非大利害相妨 , 未始一日舍笔墨 , 故晚年得趣 , 横斜平直 , 随意所适 。 大约是文艺气质所致 , 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之后 , 他以倦勤的理由 , 将皇位传给太子 , 自己做了太上皇 。 上所引他的自言 , 便出自退居德寿宫时谈论书法的语录 。 古人论书 , 难免人云亦云 , 赵构是皇上 , 不屑于遮掩自己 , 反多独到之见 。
说起来 , 赵构传位的太子赵昚 , 其实并非亲生 , 而是赵构唯一儿子夭折后无嗣而选中的养子 。 当然 , 赵昚身上还有一个不能被忽略的标识 , 便是他乃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赵构此举 , 也是皇位的一种回归 。
赵昚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 后世有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的高度评价 。 他的作为中当然有对岳飞冤案的平反 , 而岳飞案乃是高宗皇帝在后世民间语境中最昭彰的劣迹 , 赵昚登基之初便以高宗的名义下诏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 , 自然有深意存焉 。
被赵昚封为武穆的岳王爷之嫡亲孙子岳珂 , 写了一部叫《桯史》的书 , 其中记述了一段掌故 。 说是太上皇在德寿宫过得自在 , 也和徽宗皇帝一样 , 喜欢奇珍异宝 。 孝宗皇帝自然先意承志极力奉承 , 满天下搜罗 , 以博欢心 。 有北边来的商人 , 打通宫里太监的关节 , 送进来一条通犀带 。 通犀就是通天犀 , 犀牛角的一种 , 前贤注释云 , 通犀 , 中央色白 , 通两头 。 《异物志》描述 , 角中特有光耀 , 白理如线 , 自本达末 , 则为通天犀 。 送进来的这条通犀带 , 有十三个扣版 , 雕工精美 , 上面还有一位寿星 , 扶杖而立 。 孝宗皇帝见了 , 十分喜欢 , 不再问价 , 准备大年初一献给太上皇 。 那商人的要价是十万缗 。 缗是成串的铜钱 , 每串一千文 , 十万串就是十万千 , 不菲的数目 。
眼看交易就成了 , 没成想旁边有个太监看见了 , 就向商人要常例好处 。 那商人已托了人 , 也就没把这位当回事 。 这太监当然不肯罢休 , 便向皇上告发说 , 但凡扶杖的寿星 , 那杖都高过头 , 而且曲曲弯弯 , 有奇异之相 。 如今这通犀带上的寿星 , 拄杖又直又短 , 只是身量的一半 , 恐怕是个不祥之物 。 孝宗听了 , 急忙宣人取来看 , 果然像说的一样 , 心中生疑 , 断是不要了 。 这话在京城传遍了 , 那商人再也出不了手 。
一向都说阉物惹不得 , 果然 。 该说这位要常例银子的公公有文化 , 走偏锋搅局 , 一击奏效 , 用知识改变了通犀带的命运 。
按照小岳爷的考证 , 之前只有本朝太祖爷赵匡胤的时候 , 吴越国王钱俶上供的礼单上 , 曾有寿星通犀带出现 。 揣测起来 , 正当是此物 。 通犀带上的寿星 , 则是本土最有亲和力的神仙之一 。 这自然肇因于寿命之于人类的重大意义 ,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对这个最大福祉不懈追求 。 而那位公公犀利提到的他老人家手扶杖之细节 , 也果然其来有自 。
《礼记·月令》论到仲秋之月也即农历的八月 , 除了其虫毛其音商其数九其味辛以及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之外 , 就提到 , 是月也 , 养衰老 , 授几杖 , 行糜粥饮食 。 《后汉书·礼仪志》也记载 , 本月于首都的南郊老人庙祭祀老人星 。 同时案查户口 , 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朋友 , 分别看赏 , 譬如年满七十抵达古稀段位的 , 一律颁发王杖 , 就便给碗糜粥喝 。
前贤分辨糜和粥 , 说糜厚而粥薄 。 但也有粥浊于糜的说法 。 糜或粥的厚薄清浊 , 当然与煮制时投放的食材多寡以及延宕的时间有关 。 按照糜厚的说法 , 朝廷颁发给老年人的糜粥 , 更多立意当在养生而非节俭 。 老年人大多体弱 , 食粥也是弥补胃纳差的一种体贴 , 所谓养衰老是也 。 所谓几杖 , 就是几与杖 。 几是古时设于座侧的小桌子 , 用于凭依 。 古人席地而坐 , 这样的姿势从可持续考量 , 自然是不够舒服的 , 几则置于席榻之上 , 供人凭依 , 足以缓解腰膝腿部的负重 , 提供居处的舒适 , 于是隐几而卧顺势而生 。 小岳爷《桯史》之桯 , 便是床前几 。 按照《周礼》的相关描述 , 几和席是配套使用的 , 而天子与诸侯以下 , 除了几的材质 , 更有左右齐全和或左或右单置的等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