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老年高血压致残还致死?这七大特点要了解

_原题是:老年高血压致残还致死?这七大特点要了解)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 , 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 。 同时 , 高血压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 , 相似程度的血压升高 , 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 因此 , 做到有针对性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 才能有的放矢 , 更好地管理好老年人的血压 。
通常情况下 , 老年高血压具有以下七个特点:
1、单纯高压(收缩压)升高常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 , 老年人动脉血管硬化加重 , 大动脉血管弹性下降 , 对血流冲击的缓冲能力减弱 , 造成高压升高、低压(舒张压)降低 。 于是 , 在老年患者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高压升高 , 而低压不高或偏低的现象 。
2、体位变化容易出现低血压
【「高血压」老年高血压致残还致死?这七大特点要了解】老年人血管自我调节能力差 , 当出现体位变动 , 比如从卧位、坐位或蹲位突然站立(直立位)时 , 容易出现血压下降 , 引起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 尤其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时更易出现 。
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服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老年男性)的药物及精神类药物时 , 更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 因此老年患者在选择各种药物治疗时 , 首先需要专业医生做全面的评估 。
3、进餐后容易出现低血压
由于餐后较多的血液流入胃肠道 , 而老年人的心血管调节功能减弱 , 容易引起血压降低 , 尤其是饱餐或大量饮酒后更易出现 。 三餐中早餐后低血压发生率最高 , 如果餐后出现疲劳、头晕、无力 , 甚至晕厥、跌倒等症状 , 有可能是餐后低血压的信号 。
4、血压波动性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 , 老年人的血压更易随体位、情绪和季节等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 。
5、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血压正常的人 , 白天血压相对较高 , 而夜间相对较低 , 有一定的规律 。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 这种规律逐渐减弱 , 因此老年人往往出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 表现出夜间血压降低幅度减少或夜间血压不降反升等现象 。 这种节律的异常更易导致心脏、脑、肾脏等脏器的损害 。
6、容易发生白大衣性高血压
白大衣性高血压是指由医生或护士在诊室内测量血压时 , 患者血压升高 , 而在家中自测血压时 , 或做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不高的现象 。 老年人发生白大衣性高血压的概率大约为整体人群的三倍 , 有四成的老年人有白大衣性高血压 。
7、容易漏诊、误诊
一部分患者在诊室测量时血压不高 , 但在家中测量血压时 , 或做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却升高了 , 这种现象称为隐蔽性高血压 , 容易被漏诊 。
另外还有一部分老年患者存在严重动脉硬化 , 导致利用袖带法测量的血压高于真实的动脉内血压 , 为假性高血压 , 容易误诊 。 此外 , 老年人继发性高血压也较常见 , 容易被误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