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中),
_原题为 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中)
陆再奇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94期(中)
人 缘
宣城与南京原住居民同宗 , 原始土著居民同为越人 , 中原地区每逢战乱 , 汉民族纷纷南迁 , 与境内越人不断融合 , 渐渐取代原土著居民越人 , 中原汉人又成为新的土著居民 。
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 生活在宣城和南京地境的原始人 , 随着谋生手段逐步提高 , 渐渐形成以原始采集农业为主、辅之以渔猎和畜养的原始经济 , 生活方式由游牧为主转为定居为主 。 经过漫长的演变 , 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 , 原始社会经济基本解体 , 奴隶社会经济业已形成 。 商代末年 , 太伯、仲雍“奔荆蛮” , 与土著荆蛮人“共立以为句吴” , 统治阶层为周人及周人的后裔 , 土著居民为越人及其后裔 。 秦汉时期 , 中原汉人为避战乱开始迁移今宣城和南京地境 。
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和东汉末年董卓乱关中 , 中原地区的许多地主官僚避难宣城和南京地境 , 这些迁入的汉人成为开发宣城与南京地境的有生力量 。 在中原汉人和官府强征土地的压力下 , 越人或与中原汉人融合 , 或被向山地、高山迁移 , 反客为主的中原人称其“山越” , 直至唐代 , “山越”才被完全同化 。
西晋末年 , 司马家族的“八位王爷”为争夺皇帝位 , 彼此间进行了长达十六年的战乱 , 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主中原 , 导致亡国 。 建兴五年(317)4月 , 琅邪王司马睿在王导等晋朝贵族和江东世家大族的支持下 , 在南京(时名建康)承制改元 , 即晋王位(尚未称帝) , 改元建武 , 建立东晋王朝 。 南京成为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都城 , 同时 , 我国由此也进入了南北朝分裂时期 , 直至隋灭南朝陈 , 统一中国 , 时间长达280多年 。 东晋南朝时期 , 宣城为京畿之地 , 辖今皖南芜湖、铜陵、池州、马鞍山、宣城五个省辖市 , 地控八百里皖江 , 既是皇族子弟的封地或食邑 , 又是除京城建康(南京)之外 , 中原南迁世家大族乔迁的首选之地 。
【东晋: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中),】
文章图片
衣冠南渡图
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人桓彝率族人南渡定居宛陵 。 太宁三年(325) , 桓彝以散骑常侍、万宁县男的身份出任宣城太守 , 在今宣城市区陵阳山主峰建宣城古城 , 陵阳山为宣城历代王朝地方政府府衙驻地直至民国元年(1912) , 今为宣城市民休闲的府山广场 。 桓彝死后 , 子孙出将入相 , 成为左右东晋政局的四大门阀世族之一 , 在宣城并建有自己的田庄 。 宁康元年(373) , 桓彝第四子桓秘被废黜后居于宛陵 , “放志田园 , 好游山水” 。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及简文帝司马昱(司马睿少子)为琅琊王时食邑即为宣城郡 , 南朝齐第五任皇帝萧鸾登基前受封宣城郡公、宣城王 , 梁太子萧大器受封宣城王长达17年 。 三国孙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以南京为都城 , 史称“六朝” 。 六朝的重臣争着要到宣城当太守 , 正所谓“六朝以来 , 风流朝贵 , 皆求出守此郡” 。
唐代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割据混战 , 北宋末年金人南侵 , 中原一带再次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宣城和南京地境 。 “莫道江南非乐土 , 南人多是北人来” , 形象地概括了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宣城和南京的历史 。
文章图片
安史之乱
随着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的终结 , 代之而起的是两地区域间的移民 。 宣城贡氏始祖贡祖文 , 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 , 随宋高宗南下建康(今江苏南京) , 奉命坚守秣陵(今江宁境内) , 将家小安顿在宣城南漪湖畔建村居住 , 后人称此地贡村 。 《广陵侯神道碑铭》曰:“(贡)祖文由大名之蒲城徙居秣陵 , 又自秣陵徙宣城南漪湖” 。 金陵(南京)梅氏 , 是宣城文峰(山口)梅氏分支 , 始祖梅瑴成(1681~1764) , 清代梅文鼎之孙 , 曾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 乾隆十八年(1753)致仕后迁居南京明瓦廊 , 其后裔入南京籍 。
推荐阅读
- 没有一只鸭子能逃出南京,这次来看谢霆锋的烹饪手段
- 《百姓的味道》用“功夫”解锁南京美食 带谢霆锋体验秦淮船宴
- 南京电视台少儿春晚小演员招募!
- 艺术教育|华纳视界大型少人真人秀栏目《花样童年》在南京启动
- 南京电视台|龙洋:被誉为董卿接班人,3年进央视5年登上春晚,她究竟什么来头
- 南京零距离|接地气的“孟爷爷”——孟非
- 嵇绍|被竹林六贤一同鄙视的他 却提出了拯救东晋的唯一正确方案
- 正午阳光|江苏卫视《乔家的儿女》今晚开播 地道的南京味儿等你细品
- 南京演唱会|伍嘉成南京演唱会信息一览
- 南京大学|邓小平肯定的这篇文章曾引发全国大讨论,张国立讲述|红色印记第81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