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业绩基准暗藏猫腻,光大理财这只权益产品不太自信

采访人员 | 胡颖君
步入七月以来 , 股市的红火与债市的波澜不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理财子公司也趁热加速布局 。
近日 , 光大理财第二款权益产品正式开售 , 这也是理财子公司发布的第三款权益类净值产品 。
该产品名为“阳光红300红利增强” , 个人投资者1元起投 , 机构投资门槛为10万元 。内部评级为四星级 , 属于较高风险 , 适合进取型投资者 , 每日开放申赎 。
从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来看 , 这更像是一款对标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公募基金的理财产品 。
投资范围方面 , 产品所募资金主要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衍生品类资产以及公募基金等;其中 , 权益类资产投资规模合计不低于本产品净资产的80% , 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及衍生品类资产投资规模合计不超过本产品净资产的20% 。
界面新闻|业绩基准暗藏猫腻,光大理财这只权益产品不太自信
文章图片

而具体投资策略方面 , 产品说明书显示 , 该产品为 Smart Beta 红利指数增强型产品 , 主要投资于沪深 300成分股 , 以红利为主因子构建股票因子评价体系 。通过量化技术分析与个股评价精选投资标的 , 在组合层面进行权重调整并适度控制各风险因子暴露度 , 以实现对目标指数的有效跟踪并力争超越 。
蹊跷的是 , 虽然在投资策略上强调主要投资沪深300成分股 , 但其业绩基准并非沪深300指数 , 而是上证红利指数 。产品说明书显示 , 其业绩基准为上证红利指数收益率×90%+中证国债指数收益率×10% 。
中证指数官网信息显示 , 上证红利指数是一条主题指数 , 以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 , 成分股只有50只 。
“在指数增强型基金中 , 如果是沪深300增强 , 业绩基准肯定是沪深300指数 , 不会用其他指数来代替 , 因为这类产品就是用80%的仓位去复制和跟踪指数 , 辅之以20%的仓位去主动调整个股 , 我个人认为 , 用其他指数来衡量产品业绩并不科学 。”某大型指数公司指数研究员告诉界面新闻采访人员 。
界面新闻采访人员翻阅沪深300增强型公募基金的业绩报告发现 , 绝大多数产品的确都是以沪深300指数为业绩基准 。
而为何光大理财发售的这只产品不用沪深300指数作为业绩基准?上述指数研究员向界面新闻采访人员道破了其中的“玄机”:近期股市走牛 , 各大指数接连创下新高 , 但上证红利指数表现并不突出 , 远不如沪深300指数 。
Wind提供的数据显示 , 近一个月内 , 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为15.02% , 而上证红利指数只有7.72% 。而拉长时间来看 , 今年以来 , 沪深300指数上涨15.08% , 而上证红利指数却下跌5.27% 。
“这就相当于把业绩基准调低了 , 有点鸡贼 , 普通投资者根本看不出来这些猫腻 。”上述研究员直言道 。
业内人士指出 , 与普通挂钩指数的产品相比 , 指数增强的侧重点在 “增强” 两字 。因此 , 虽然指数增强基金坚持“被动投资为主、主动投资为辅”的投资策略 , 但它会比一般的指数基金更考验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 。“不同的基金经理管理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 比如有些可以跑赢超越指数 , 拿到超额收益 , 而跑输指数的也比比皆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