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绿色氢能之争 中欧竞跑谁能突围?

澎湃新闻|绿色氢能之争 中欧竞跑谁能突围?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Alamy
欧洲曾经以高昂的成本开发了太阳能光伏技术 , 但是这个产业后来却在中国发展壮大 , 这个惨痛的教训让欧洲决定不会让氢能发展“重蹈覆辙” 。为了超越中国并实现区域碳中和目标 , 欧洲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绿色氢能行动 , 推动工业和航空业脱碳 , 确保获得更好的出口机会 。绿色氢能被许多人视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关键 , 但是如果价格不能大幅下降 , 就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技术 。因此 , 中欧在这一领域的竞赛或许将成为全球低碳转型的关键 。
对重工业、航空业等减排难度特别大的排放密集型产业来说 , 利用可再生能源水解制氢的绿色氢能技术正逐渐成为实现产业减排的一剂良方 。目前 , 这项技术的成本还很高昂 , 尚无法应用于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行动中 。但是希望还是有的:中欧之间的商业竞争或许会带动绿色氢能价格的快速下降 。
彭博社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 , 后文简称BNEF)工业脱碳领域负责人科巴德·巴夫纳格利(Kobad Bhavnagri)告诉德国清洁能源通讯社(Clean Energy Wire):“中欧之间的氢能竞争对开启全球氢能经济至关重要 , 因为竞争会降低这项技术的成本 , 从而使其在多个fe部门发挥重要的减排作用 。”  
“反过来 , 这将使得更多国家做出净零排放的承诺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就是先例——中欧制造业的竞争推动太阳能技术价格大降 , 改变了该技术的经济可行性 , 为今天这项技术的全球推广和很多国家可再生目标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巴夫纳格利说[采访全文详见],“未来几年 , 氢能领域的竞争发展也同样令人期待 。”
相比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制氢技术 , 绿色氢能因为使用的设备造价高昂 , 制备过程耗电量大而价格更高 。因此 , 私营企业目前还没有参与大规模生产绿色氢能的动力 。
“冉冉升起的新能源明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 已经计划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欧洲还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 , 要在国家支持下建立“氢经济” 。这项计划明确指出 , 要把欧洲大陆打造成全球技术先驱 , 确保欧洲企业从中受益 。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欧盟气候事务委员弗兰斯·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在7月初出席氢能战略会议时表示:“鉴于目前欧洲的技术水平、经济状况和政策措施 , 欧洲有能力引领全球氢能发展 。”他还表示 , 绿色氢能已经成为“全世界 , 尤其是欧洲新能源领域的一颗明星” 。
欧洲政策制定者和业内人士经常将中国视为欧盟实现自身目标道路上的最大竞争对手 。欧洲氢能(Hydrogen Europe)商业协会的乔戈 查齐马克基斯(Jorgo Chatzimarkakis)今年春天对欧洲动态(Euractiv)表示:“我们欧洲目前还处于领先状态 。但是 , 我们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 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挑战 。”他还对清洁能源通讯社(Clean Energy Wire)表示:“竞争正在加剧 , 我们认为中国只需两到三年就能赶上我们 。”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也指出 , 德国必须跑赢亚洲国家 , 比如中国 , 才能在这项技术上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阿尔特迈尔说道:“我们的目标很明确 , 就是希望德国成为全球氢能技术领域的老大 。”
绿色氢能是通过利用可再生电力 , 对水进行电解,从而将水分解成氧、氢这两种基本元素 。因为氢燃烧只会释放水 , 所以有望在不产生任何温室气体排放的条件下为当今一些污染最严重的经济活动提供动力 。来自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 , 由于电解成本高 , 目前95%的市售氢能都是以化石能源为燃料 , 通过蒸汽甲烷重整工艺生产的 。生产这种“灰色”氢能会排放出大量破环气候环境的二氧化碳 。虽然可以通过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增加碳捕集和封存环节来生产“蓝色”氢能 , 但是也无法消除所有碳排放 。只有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色”氢能才被认为是完全可持续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