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记录|荥泽之阳 遥想刘禹锡与李商隐隔空对望( 二 )


见闻记录|荥泽之阳 遥想刘禹锡与李商隐隔空对望
文章图片

刘禹锡自称“家本荥上 , 籍占洛阳” , 公元842年死于洛阳葬于荥阳;李商隐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 , 生于荥阳 , 公元858年 , 病故并下葬于此 。 荥阳是他们共同的出生地和安葬地 , 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千多年 。 (关于刘禹锡的出生地 , 还有嘉兴说和彭城(徐州)说 , 关于李商隐的归葬地 , 还有沁阳市山王庄庙后村及博爱县江陵堡村说 。 本文基于在荥阳则信荥阳 , 存疑之学问 , 留待学者争辩 。 )
起伏多舛的命运 , 令二人的经历和性格有着很多的同与不同 , 反映到他们的诗歌中 , 都闪耀着同样的光辉 , 却又闪烁着不同的光泽 。
比如 , 同是面对七彩光芒绚烂夺目的夕阳 , 李商隐感叹“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 ”心中是无限的美丽与无限的忧伤 。 而刘禹锡则高歌“莫道桑榆晚 , 为霞尚满天 。 ”心中是无限的美好和无限的憧憬 。
见闻记录|荥泽之阳 遥想刘禹锡与李商隐隔空对望
文章图片

再比如 , 沐浴飒飒秋风 , 感受绵绵秋意 , 李商隐笔下流出的诗句是:“竹坞无尘水槛清 , 相思迢递隔重城 。 秋阴不散霜飞晚 , 留得枯荷听雨声 。 ”充满了寂寞凄清的绮丽之美 。 而在刘禹锡的笔端 , 则是另一种风景:“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尽成豪情激昂的壮丽之美 。
见闻记录|荥泽之阳 遥想刘禹锡与李商隐隔空对望
文章图片

刘禹锡自称是汉景帝贾夫人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 与刘备同宗同族 , 李商隐也曾称自己为李唐皇室的细枝末叶 , 均不为世人认同 。
“永贞革新”失败 , “二王”被赐死 , “八司马”遭贬谪 , 不可谓不惨 , 但好在有一党同僚惺惺相惜 , 更有好友柳宗元相互鼓舞勉励 。 加上本就天性豪爽 , 刘禹锡即便蓬头垢面衣衫褴褛 , 也权当悠游自在浪迹天涯 , 总能潇洒爽朗满怀阳光 , 出口便是“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却有晴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芳林新叶催陈叶 , 流水前波让后波 。 ”“花间一杯酒 , 月下一张琴 。 ”
见闻记录|荥泽之阳 遥想刘禹锡与李商隐隔空对望
文章图片

“牛李党争”中 , 李商隐左支右绌四面碰壁 , 惟一的手足挚友令狐绹怒目相向反身成仇 , 口有难言之隐 , 胸堆至情之苦 , 迷茫无助 , 投靠无门 。 自小失父成孤的李商隐只能反复吟咏“世间荣落重逡巡 , 我独丘园坐四春 。 纵使兼花又有月 , 可堪无酒又无人 。 青袍似草年年定 , 白发如丝日日新 。 欲逐风波千万里 , 未知何路到龙津 。 ”
见闻记录|荥泽之阳 遥想刘禹锡与李商隐隔空对望
文章图片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一》 , 描写滔滔东流的黄河:“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 ”似得诗仙李白真传 , 浪漫豪放 , 神思奔涌 。
李商隐一首《夜雨寄北》 , 倾诉日思夜想的离情之苦:“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颇有诗圣杜甫神韵 , 情意缠绵 , 直抵心田 。
见闻记录|荥泽之阳 遥想刘禹锡与李商隐隔空对望
文章图片

长庆四年(824年)夏 , 刘禹锡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 遭贬之人被知县冷眼相待 , 将本该在府衙内居住的刘禹锡赶到南门外又赶到北门外 , 从三间宿舍挤兑成只容一床一桌一凳的一间斗室 。 面对故意刁难 , 刘禹锡慨然命笔:“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写下了震古烁今的遗世鸿篇《陋室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