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汉武帝的晚年:帝国失控
_原题为 汉武帝的晚年:帝国失控
原创 最爱君 最爱历史
公元前92年 , 汉武帝65岁了 。
这一年 , 大汉建章宫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个男的带着剑从中龙华门进入 , 刚好被汉武帝看见 。 汉武帝命人抓捕 。 这男的把剑丢在一边 , 在一大群侍卫的追赶之下居然成功跑路 。
在堂堂皇宫禁地竟能带着剑来去自如?汉武帝恼怒异常 , 把负责看守宫门的人斩了 , 又命三辅的骑士大搜上林苑 , 关上长安城门戒严 , 十一天后才解禁 。
这是个不祥之兆 。
文章图片
▲晚年汉武帝 。 图源/《汉武大帝》截屏
1
公元前141年 , 汉武帝登基 。 8年后 , 汉朝结束韬光养晦 , 开始兴兵征战四方 。 三十年间南征北战 , 大汉天威远播 。 如此说来 , 国家不可谓不强 。
然而 , 战争是要烧钱的 , 是要劳民的 。 虽然战绩好看 , 但对国内的社会来说 , 却不失为一场灾难 。
汉武帝继位之初 , 国内还是一片太平治世的景象 , 所谓“汉兴七十余年间 , 国家无事 。 非遇水旱之灾 , 民则人给家足 。 ”无论国都还是乡野 , 仓廪都储藏了满满的粮食 , 府库则有余财 。 社会人口不断增长 , “殷殷屯屯 , 人衍而家富” 。
百姓生活好 , 社会秩序自然也好 。 “民朴而归本 , 吏廉而自重” , 犯罪率低 , 吏治也清明 。 但经过几十年战争之后 , 情况完全变了 。
史载汉武帝通西域 , 制匈奴 , “师旅之费不可胜记” , 以致“民力屈 , 财用竭” , 海内虚耗 , 一遇凶年便盗寇并起 。
文章图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匈奴文物 。 图源/图虫创意
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师出三十余年 , 天下户口减半 。 ”许多农民无法继续安于生产 , 变成流民 , 以致户口减少 。 史载公元前107年 , “关东流民二百万口 , 无名数者四十万 。 ”
流民问题 , 首先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 而政府为了稳定财政 , 又会将赋税加派到农民身上 , 以致农民不堪重负 , 产生新的流民 , 进入恶性循环 。
“亡秦之迹”便是如此 。
年迈的汉武帝很清楚事态的严重性 , 他意识到自己的政策必须做出调整了 。 不过 , 另一方面他也担心:
民生凋敝如此 , 上至官僚 , 下至百姓 , 他们会怎么看我?一定有人在暗地里戳我的脊梁骨 , 盼我早死吧?
比如 , 太子刘据 。
2
公元前128年 , 29岁的汉武帝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 , 刘据 。 汉武帝欣喜异常 , 又是命大臣写赋 , 又是修建婚育之神高禖之祠 , 举国欢庆 。
刘据出生后 , 他的生母卫子夫便被汉武帝立为皇后 , 刘据的身份也随之变为嫡长子 。
文章图片
▲影视剧中的汉武帝与卫子夫 。
公元前122年 , 刘据被汉武帝立为太子 , 成为帝国的继承人 。
然而 , 随着刘据一天天长大 , 汉武帝却渐渐发现 , 太子不像自己 。
汉武帝心中的太子 , 应该跟自己一样雄才大略 , 应当坚定不移地继承自己的路线 , 继续开边、兴利、改制、用法 , 努力建设富强的国家 。 但刘据却不是这一路人 。
史载刘据“性仁恕温谨” , 在许多事情上 , 都跟汉武帝意见相反 。 比如每次汉武帝要兴兵远征 , 太子就出来谏征:一个“仁恕温谨” , 坚持儒道的人 , 自然是不喜欢打打杀杀的 。
汉武帝对此颇为不满:“吾当其劳 , 以逸遗汝 , 不亦可乎?”
推荐阅读
- 变形计:迎来乐华太子爷,镜头扫到正脸时,网友:是来出道的吗?
- 《骊歌行》为啥傅柔帮她如愿做太子妃,她不领情?斗米恩换升米仇
- 闪婚闪孕董子健,真不是为了当“京圈太子妃”?
- 央视第一女主持人沈力:晚年重获爱情,儿子却是她的遗憾
- 真太子实锤!继周震南何洛洛后,R1SE又一成员独自录制《奔跑吧》
- 京圈太子爷仗势欺人?七月男友和四字争番?踹人女星得罪节目组?
- 《太子妃升职记》播出6年后,男主哭诉无戏可拍,配角却成准一线
- 嗯哼看不惯陈小春吃饭坐姿,陈小春:我们穷人家,太子你回房吃去
- 刘雪华无儿无女的晚年生活,孤孤单单一个人,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 杜华对儿子太狠,送完《变形计》又送少林寺,穿山寨成最惨太子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