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汉武帝的晚年:帝国失控( 二 )


我现在跑前跑后 , 苦活累活都干了 , 给你留个安逸不好吗?言外之意太子这有点不知好歹 。
在政治上 , 史载汉武帝“用法严” , 多用酷吏 , 喜欢搞一大堆刑事案件约束百官;而太子却“宽厚 , 多所平反 , 得百姓心” 。
对此汉武帝更生气了:合着让我唱白脸当坏人 , 你跑出来唱红脸 , 好人都让你当了?朝堂上的酷吏们自然也不喜欢太子:要是这样一个“仁慈”的储君 , 将来继承了皇位 , 那还要我们这些酷吏做什么呢?
一边是当今的天子 , 一边是未来的天子;一个严厉 , 一个宽厚 。 表面上太子对汉武帝恭恭敬敬 , 但实际上 , 两个人的立场针锋相对 。
朝中群臣看得明白 , 于是“宽厚者皆附太子 , 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要么站皇帝一边 , 要么站太子一边 , 大汉的朝堂实际上分裂成两派 。
汉武帝嫌弃太子“材能少 , 不类己” , 转而宠爱其他皇子 , 连太子的母亲卫皇后 , 也在这个时候失了宠 。 于是太子常常心怀恐惧 , 担心自己某日被废 。 而自古以来被废的储君 , 几乎没有好下场 。
如今汉武帝年迈 , 随时有可能驾鹤西去 。
皇帝一死 , 太子就当皇帝了;皇帝早点死 , 太子就早点当皇帝了 , 不是吗?
对此 , 汉武帝心里始终有根紧绷的弦 。
矛盾的爆发 , 需要有人点一把火 。
3
建章宫闯宫事件发生后 , 紧接着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便因挪用公款被逮捕下狱 。
为了救自己儿子一命 , 公孙贺便主动向汉武帝请缨 , 捉拿帝国头号通缉犯朱安世:以朱安世的命 , 赎自己儿子的命 。
朱安世是行走江湖的大侠 , 抓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人谈何容易?然而公孙贺竟然成功了 , 他真的抓到了朱安世 。 不过 , 被捕的朱安世却笑了笑——这大概是史上最恐怖的冷笑:
“丞相祸及宗矣!”
在狱中 , 朱安世向汉武帝告发:
“公孙敬声与你的女儿、卫皇后所生的阳石公主私通 , 为了能与之长相厮守 , 不惜在通往甘泉宫的路上让巫师埋了小木头人偶 , 以此诅咒皇上早日归天 。 ”
汉武帝大怒 , 将公孙贺父子下狱 , 并命人调查 。 结果真的在甘泉宫之路挖出了木头人 , 公孙贺百口莫辩 。
太子|汉武帝的晚年:帝国失控
文章图片

▲太子刘据 。 图源/《汉武大帝》截屏
汉武帝于是斩了公孙贺父子 , 灭其族 。 一同被杀的还有卫皇后所生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 , 以及卫皇后的侄子、卫青之子卫伉 。
眼看这么多人被老爹砍了 , 太子慌了神 。 这不仅因为他生性“仁恕温谨” , 更因为被处理掉的 , 皆是卫氏一族的铁杆党羽:
公孙贺 , 其妻卫君孺 , 正是卫皇后的姐姐 。
换句话说 , 公孙贺等人被清洗 , 意味着太子在朝中的实力大受折损 。 他与母亲卫皇后瞬间成了孤家寡人 。
然而事情至此远没有结束 。 因为这作驱邪避灾之用的木头人 , 宫中到处都有埋 。 既然“埋木头人”跟“诅咒皇帝”联系在了一起 , 那么所有“埋木头人”的人 , 都有问题 。
于是宫中掀起一股互相告发的血雨腥风 , 嫔妃、宫女、大臣 , 数百人因为这木头人丢了命 。
杀人太多 , 年迈的汉武帝自己也怕 。
某日 , 汉武帝做梦 , 梦到数千木头人向自己追袭而来 , 吓得魂不附体 。 自此以后精神恍惚 , 身体每况愈下 。 宫中“谈木头人色变” 。
大祸终于临头 。
4
眼见巫蛊之祸蔓延开来 , 太子一直惶惶不可终日:
埋个木头人还不简单吗?这要是脏水泼过来 , 该怎么洗白?
脏水真的泼过来了 。
汉武帝身边的酷吏 , 赵国人江充 , 奉行严刑峻法 , 素来受到汉武帝的赏识 。
想当年在赵国的时候 , 江充曾向汉武帝告发赵国太子刘丹与其同胞姐姐及父王嫔妃有奸情 , 汉武帝听闻后大怒 , 下令包围赵王宫 , 并收捕刘丹 。 在父亲赵王刘彭祖的求情下 , 刘丹捡回一条命 , 但王国太子地位被废 。 这是昔日江充的“光辉事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