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容天下』安仁人在深圳 | 回不去的童年,走不出的故乡( 四 )
洪水过后 , 我家白色的墙壁上还长留着一条黄黄的“水平线” , 它时刻在警示我 , 做人、做事都要有底线 , 既要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对风险的警惕 , 也要未雨绸缪、危中见机、化危为机 。
第七幕 “双抢”时节酷暑七月 , 烈日炎炎 , 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地弯着腰 , 预示着马上要“双抢”了 。 所谓“双抢” , 一是抢着收割早稻 , 二是抢着耕种晚稻 。 男女老少撸起袖子加油干 , 轰鸣声此起彼伏 。
女人们弯腰割禾 , 手脚麻利 , 只听见“刷刷刷”的声音 , 一排排稻穗应声而倒 。 小孩们打着赤脚来回搂禾 , 浑身泥浆 , 手臂上道道印痕 。
两个青壮年汗流浃背地踩着一台打禾机 , 像在暗中较劲 , 看谁踩得更响 。 踏脚板上下起伏 , 桶内滚筒翻滚 , 发出阵阵轰鸣 , 稻谷飞溅 , 很快储满机舱 。 丰收的人们挑着满满的稻谷 , 在田埂上飞奔 , 肩上的扁担伴着有节奏的步伐 , 吱呀作响 。
屋前的禾坪上 , 人们趁着烈日 , 或用耙子或用双脚翻晒稻谷 , 这时候最担心的是阴晴不定的天气 , 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 刚刚还艳阳高照 , 一转眼功夫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瓢泼 。大家从四面八方跑回来 , 集众人之力 , 七手八脚地将刚翻晒的稻谷堆积、用薄膜遮盖 , 或用箩筐装进仓库 , 纵你有三头六臂都忙不过来 , 总有一些人的稻谷被大雨淋湿或冲走 。 收割早稻 , 马上就放水耕田 。 老农挥舞着皮鞭吆喝着 , 耕牛卖力前行 。 接着要插秧 , 弯着背 , 弓着腰 , 半蹲马步 , 一株一株往泥里插 , 不一会儿就会腰酸背痛 。
双抢完毕 , 有一个“尝新”仪式 。 家里杀鸡买肉 , 煮着新产的大米 , 祭拜祖宗后再大快朵颐 , 品尝丰收的喜悦 。
那时 , 我天天盼望着早日跳出农门 , 摆脱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 对干农活的抵触心理也远超过美食的诱惑 。 母亲说得很直白:“我是睁眼瞎 , 你不好好读书 , 就跟我一辈子种田吧” 。 父亲会引经据典:“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般皆下品 , 惟有读书高” 。
暑假过后 , 我带着些许逃避 , 也带着殷殷期望 , 回到学校埋头苦读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经过多年寒窗 , 我如愿以偿进入到理想的大学 。
第八幕 依依惜别那一年 , 我背上行囊 , 意气风发地远赴京城求学 , 村口的渡船也仿佛横在岸边等我 。
江水悠悠 , 垂柳依依 , 撑船前行 , 真有人在船中、船在画中的感觉 。 跳上岸后 , 我回望油漆斑驳的渡船及饱经风霜的摆渡人 , 像远嫁女子一般与故乡依依惜别 , 只觉鼻子一酸 。 曾几何时 , 我还埋怨过这里交通闭塞、穷乡僻壤;抱怨过这艘渡船太不方便 , 经常像沉睡的醉汉卧躺对岸 , 千呼万唤才过来 。
那时候 , 我还不知天高地厚 , 发誓要干出一番事业 , 也让这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无奈操劳半生 , 仍为房贷所累 , 至今也没能为家乡尽半点绵薄之力 。
第九幕 重归故里离乡多年 , 父母也已跟随我在城市居住 。 故乡还是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 , 每逢长假都让我归心似箭 。
推荐阅读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的去向之谜
- 夏启继位 夏启是如何夺得天下的?
- 史上英名盖世的唐宣宗为何无法挽救自家天下
- 中山靖王之后:刘备迎取天下不为人知的名片
- 司马懿三国历史上最会装病 最终如何夺得天下的
- 永嘉之乱后经过了多少年隋朝才统一天下?
- 阿房宫的历史价值 曾被人誉为“天下第一宫”
- 史上最让人羡慕的一夜情:李渊睡俩美女竟得天下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捕捉天下所有的尼姑?
- 四大名捕实力排名 四大名捕是哪四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