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讯:“死亡铁路”上的亚洲劳工 被历史遗忘的战争囚徒
_原题为 通讯:“死亡铁路”上的亚洲劳工 被历史遗忘的战争囚徒
【铁路|通讯:“死亡铁路”上的亚洲劳工 被历史遗忘的战争囚徒】新华社曼谷9月19日电通讯:“死亡铁路”上的亚洲劳工 被历史遗忘的战争囚徒
新华社采访人员任芊 汪瑾 郭鑫惠
初见席尔瓦是在泰国北碧府的战争公墓 , 他出席纪念参与修建泰缅铁路的盟军战俘的小型活动 。 再见他是在不久前 , 席尔瓦坐在曼谷的办公室感慨道:“这些战俘当然值得纪念 , 而对于数量比战俘多很多倍的亚洲劳工而言 , 他们何时才能得到同样的认可与纪念呢?”
席尔瓦的父亲曾是参与修建泰缅铁路的印度泰米尔劳工 。 二战期间 , 席尔瓦一家人来到马来西亚 , 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 , 席尔瓦的父亲与兄弟被日军带往泰国北碧府 , 成为亚洲强制劳工大军中的一员 。
为保证军力运输及后续补给 , 日军于1942年至1943年间在泰缅边境强制征用大批劳工与战俘一起修建了一条长约415公里的铁路 。 大批劳工和战俘死于劳累过度、营养不良、疾病和虐待 , 这条铁路也因此被称为“死亡铁路” 。
然而 , 日军在战败后销毁了所有与亚洲劳工相关的资料 , 亚洲劳工的确切人数和身份信息至今不得而知 。 现居泰国的英国历史学家戴维说 , 据估计 , 参与修建“死亡铁路”的亚洲劳工人数大概在27万至50万人之间 。
席尔瓦的父亲曾是“死亡铁路”上的一名厨师 , 主要负责给日本人做饭 。 “他总是从一个营地转到另一个营地 , 不做饭时 , 还要做一些打扫工作 。 每天早上都会有人因为疾病和营养不良死去 , 他需要收拾尸体并清理现场 。 ”
席尔瓦回忆起2002年带着父亲来到北碧府的场景时感慨万千 , “当我们推着他的轮椅来到铁路边时 , 他突然开始说起泰语 , 那些回忆涌上心头” 。 两年后 , 席尔瓦的父亲去世 , 他因无法为和父亲一样的无数亚洲劳工树立一个正式的纪念碑而感到遗憾 。
“这些劳工和战俘一样 , 在战争和修建铁路过程中遭受虐待 , 却没有获得任何赔偿 。 如今幸存者已寥寥无几 , 但至少我们还可以为他们树立一个纪念碑 , 将这些关于亚洲劳工的碎片一一拼起来 , 唤醒大家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 ”席尔瓦说 。
与席尔瓦一样 , 马来西亚人钱德拉塞克兰也是一名泰米尔劳工幸存者的儿子 。 “我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 , 在‘死亡铁路’工作期间 , 他开的火车曾导致一名企图自杀的劳工死亡 。 这件事对当时还年轻的他来说影响非常大 , 虽然他从未与我分享过自己的想法 , 但我仍然能感受到他的痛苦 。 ”他说 。
直到父亲去世 , 钱德拉塞克兰都未能和父亲好好谈论战争期间的经历 。 2013年 , 钱德拉塞克兰第一次来到泰国收集“死亡铁路”的相关信息 , 在那之前 , 他还曾前往印度、缅甸和英国的战争档案室查阅资料 , 但有关亚洲劳工的信息却仅有只言片语 。
“今年是二战胜利75周年 , 我想对于这条铁路以及它背后的历史而言 , 那些被遗忘的事实是时候被人提起了 。 ”钱德拉塞克兰在社交网站上成立了“‘死亡铁路’交流组织” , 将仍然在世的劳工幸存者及其亲属聚集起来 , 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努力呼吁大众对这个被遗忘群体给予更多认可 。
作为一名澳大利亚战俘后代 , 72岁的泰缅铁路博物馆经理特里对于亚洲劳工受到的不平等对待感到无奈与悲伤 。 “在参加铁路修建的亚洲劳工中 , 约有9万人死去 , 我非常遗憾这一悲剧没有被记录下来 。 无论是战俘 , 还是亚洲劳工 , 他们都一样重要 。 ”(完)
推荐阅读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非诚勿扰》讲述两代铁路人的传承
- 通讯:三线城市呼和浩特的脱口秀生存镜像:“欢乐出奇迹”期待“炸场”
- 《青春环游记3》追寻不同城市新风貌,春游家族“含泪”聆听铁路英雄感人事
- 铁路|连续7天收视榜第一,紧接余震《铁道风云》,开播拿下收视率第二
- 张家口|张家口2个大消息!事关冬奥项目、铁路建设
- 上海站|上海浦东机场,连夜组织集体核酸检测!铁路上海站晒图辟谣:南站一切正常
- 隧道|太锡铁路首个正洞隧道贯通 通车后到城区仅6分钟
- 双鱼通讯部|喜鹊门前叫,11月底好运接二连三,12月前有贵人,后有大运,一旺30年
- 冰雪运动|廊坊固安:冰雪运动进校园
- 通讯录|80岁老兵接到“部队召回电话” 背后真相太催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