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品读( 二 )


黄袍加身之后 , 赵匡胤并没有像以往的开国君主那样 , 残酷地清洗前朝的皇族 , 杀个鸡犬不留 , 而是对后周皇族礼遇有加 。 他封周世宗柴荣的儿子柴宗训为郑王 , 其母符太后为周太后 , 并赐予丹书铁券 , 保柴氏一族永享富贵 。
他还留下政治遗嘱 , “柴氏子孙有罪 , 不得加刑 , 纵犯谋逆 , 止于狱中赐尽 , 不得市曹刑戮 , 亦不得连坐支属 。 ”也就是说后周皇室后裔犯了一般的小罪 , 就不要加以处罚了;即使是犯了谋反这样的大罪 , 非死不可 , 那也就在监狱里让他们自尽就完了 , 不必大张旗鼓地拉到“菜市口”砍头 , 也不必让他们的家人连坐受罚 。 这可说是尽最大努力地给他们保留体面 。
甚至 , 宋太祖将这一规矩刻入“三誓碑” , 要求后世继任的皇帝都务必遵守这一誓约 。 这也是后来水浒传里身为后周皇族子孙的柴进敢于收留那么多反抗官府的草莽英雄 , 却不受法律制裁的护身符 。
由于权力过于集中 , 很多皇帝是易燃易爆体质 , 而赵匡胤为人非常豪气 , 说话做事都喜欢放在明面上 , 直来直去 , 十分干脆 。
开宝八年(975) , 宋国准备征讨南唐 , 当时的南唐国主李煜(没错 , 就是那个天才词人)立马派出当时以辞令见长的使臣徐炫 , 百般争辩 , 说江南臣事中原朝廷向来以小事大 , 执礼甚恭 , 进贡也未曾短缺 , 讨伐要讲究名正言顺 , 朝廷没有理由攻打南唐 , 请求撤兵 。
当时宋廷群臣也是苦于没有战争借口 , 但赵匡胤直接就对使臣说 , “不须多言 , 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 ”那意思很明确 , 没有理由 , 就是开打 , 我不允许我身边还有其他牛x的势力存在 。
作为直脾气的皇帝 , 他又能做到信守承诺 , 言出必行 。 当时吴越国王钱俶虽然割据东南 , 但名义上还是臣服中原朝廷 , 在宋灭南唐的时候出兵帮助宋朝 。
宋太祖赵匡胤对此十分感激 , 他很想亲自见一见这位雄踞东南的吴越国王 , 因此他要求钱俶来开封朝见 , 并以皇帝的名义答应保证钱俶的人身安全 , 允诺他事后放他回去 。
于是 , 在开宝九年(976)的正月 , 钱俶携王妃孙氏、世子钱惟濬自杭州出发 , 前往汴京觐见太祖 。 老赵命人在礼贤宅为钱俶营建府第 , 并给予很多赏赐 。
当时宋朝群臣觉得这是扣留钱俶、要求吴越国纳土归降的绝佳时机 , 纷纷上书要求扣留钱俶(事实上 , 这一招真的很有效 , 数年后宋太宗这样干 , 果然兵不血刃收服了吴越国) 。
但赵匡胤拒绝了这个不厚道的提议 , 还当面做出承诺——“尽我一世 , 誓不杀钱王”(只要我还活着 , 就不会杀你) 。
宋祖|品读
文章图片

吴越国钱氏获赐的丹书铁券
不仅如此 , 赵匡胤在钱俶返回杭州之时 , 赐给钱俶一个黄皮包袱 , 叮嘱他“途中密视”(回去路上自己偷偷地看下) 。 钱俶回去的路上打开包袱 , 发现里面全都是宋朝的大臣们劝说扣留钱俶的奏折 。 然而没想到赵匡胤如此仗义 , 由此对赵匡胤和宋朝更加忠心 。
唐末以来 , 武夫专权 , 天下黑暗 。 老赵走上最高领导岗位后 , 果断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 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用拳头说话的不正之风 。
他的子孙几乎都很文艺 , 这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 以至于后人赞誉说 , “宋朝是文人的乐园” 。
没有赵匡胤 , 就没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遗训 。 没有这个遗训护身 , 也许后来就没有柳永、苏东坡、李清照、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辛弃疾……
为了让自己的厚道延续下去 , 他不惜用狠话来约束未来的子孙——”子孙有渝此誓者 , 天必殛之“ 。
史学家赵翼评价说 , “宋太祖以忠厚开国 , 未尝戮一大将 。 “与很多开国之君的穷凶极恶相比 , 赵匡胤简直就是大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