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西方婚姻史:一段充满矛盾冲突的历史
_原题为 西方婚姻史:一段充满矛盾冲突的历史
在丰富多元的二十一世纪 , 婚姻不再是生活的必须 , 它与单身、同居、丁克一样 , 只是一种选择 。 历史上 , 西方婚姻制度一直都紧跟文明演变的步伐 。 法国学者让-克洛德·布洛涅在《西方婚姻史》一书中 , 揭示了矛盾重重的婚姻史 。
作者丨让-克洛德·布洛涅
摘编 丨董牧孜
文章图片
《西方婚姻史》 , [法] 让-克洛德·布洛涅, 赵克非 译, 2020年8月
婚姻史 , 特别是在一种所受影响彼此矛盾的文明中 , 就是一部几种不同力量不断冲突的历史 , 这几种力量都企图控制婚姻这项根本制度 。
要保留对婚姻的控制权的 , 首先是家庭 。 因为婚姻既关系到遗产和纯正血统的传承 , 也关系到贵族家庭的荣耀 , 以及与昔日祖先崇拜相联系的家庭崇拜 。 接纳一个外人总是一件很微妙的事 , 会有各种抵触 。 为了使家庭放弃这方面的特权 , 必须使获得财产的方式改变 , 必须取消祖先崇拜 , 必须弱化出身荣耀的意识 。 这只能在一定的阶级(工人、农民)中 , 一定的制度(社会主义、共和)下 , 或者到了一定的时期(20世纪) , 才会成为可能 。 到了20世纪 , 决定财富多少的是劳动而不是继承 , 才能要胜于出身了 。
其次是世俗权力 , 想控制在它周围织成的关系网 , 支持或反对它的 , 都要控制 。 封建时代 , 权力的分割使大家族在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封臣的婚姻和主君有着直接的关系 , 在政治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 比较稳固的国家建立起来之后 , 国王们的管理监督权就局限于外交政策(和外国人联姻须得到国王的允许) , 或局限于宫廷这个小社会 , 主要是在那些作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的亲王们身上 。 在民主政治和政治国际化的时代 , 世俗权力会变得更加审慎:如今 , 在有关婚姻障碍的问题上 , 世俗权力只在年龄(但法定成年年龄比平均结婚年龄低得多)和亲属关系(限制的范围很小)等问题上进行一些干涉 。 实际上 , 国家权力只局限于确定婚庆方式 , 以及让人遵守一夫一妻制这个欧洲传统 。 在西方历史中 , 世俗权力行使立法权, 这往往只是为了批准和统一家庭的权力 。
最后是教权 。 教权创立了婚姻等级 , 分为精神婚姻和现世婚姻 , 与教会对世界和社会的总体看法相呼应;它要维持这个等级 。 “结婚在天 , 完婚在地” , 这是卢瓦泽尔在16世纪收集到的古老民谣的说法 。 但是 , 如果说宗教作家是根据人间婚庆模式描摹出天上婚庆的(洛泰尔·德·塞尼写的《四种婚姻》就是一个范例) , 那么 , 这种根据人世间婚庆模式描摹出来的天上婚庆 , 却又反过来逐渐成了人世间婚庆宜于遵守的模式 。
文章图片
拿破仑一世的第二段婚姻
“婚姻制度”就这样确立下来了;这种“婚姻制度” , 人不能稍加改动 , 因为那绝对属于神权 。 我们曾经看到过 , 连教皇本人都没有改动的权力 。 那是另一种婚姻理念 , 是超凡的 , 是人只能以高级存在的名义来接受的 。 一些人曾经试图使“婚姻制度”世俗化 , 特别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 , 不过 , 这种使人类法律从属于“高级存在”(上帝、人类、父子关系、祖国……)的形而上观念 , 后来一直没有怎么发扬光大 。
但是 , 教会自己也有控制婚姻的现世政策 。 面对异教徒世界或伊斯兰世界 , 基督教世界的统一于异族通婚(在确定亲属关系上日趋严格)有利 , 使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拉丁人得以同化;与此同时 , 禁止混宗婚 , 起初只禁止基督徒与异教徒和犹太人的混宗婚 , 后来又加上了与新教教徒的混宗婚 。 在这一点上 , 教会与世俗权力对立 , 后者更喜欢民族内通婚(包括不同宗教之间的婚姻) , 而不喜欢不同种族间通婚 。 封建时代对婚姻的控制也能保证对封地的控制 。 只有教会能够决定孩子属于合法或私生 , 因而也就只有教会能够决定遗产的传承 。
推荐阅读
- 黄渤不带脏字怼baby, 她脸都绿了,节目组把这一段全剪了!
- 《我的小尾巴2》热播,邓泽鸣兄妹热度大,一段对话值得家长反思
- 小S新节目播出,拉前男友聊婚姻,拼命搞话题网友却直呼“可怜”
- 她是非诚勿扰女导师,自己却经历婚姻破裂,网友你配指导别人
- 肖战谈《王牌部队》收官,军旅生涯告一段落,致敬可爱的人
- 跳出性别刻板印象,《完美伴侣》思辨探讨都市男女婚姻观
- 《快本》落下帷幕,芒果新综艺官宣,24年的青春就此告一段落
- 难怪孟非能主持11年《非诚勿扰》,了解他的婚姻,观众更相信爱情
- 上一段感情后好久没有快乐,井柏然《女心理师》重燃事业心
- 结婚7年争吵不断,凌潇肃选择隐忍维持婚姻,唐一菲谈离婚很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