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令人食指大动的“涮羊肉”,究竟源自何方?( 二 )


林洪|令人食指大动的“涮羊肉”,究竟源自何方?
文章图片

康营子辽墓壁画
为何不是草原产
契丹人算是一个“草原民族” , 忽必烈所属的蒙古族则更为典型 。 茫茫草原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民间传说将“涮羊肉”与忽必烈联系起来的说法因此倒也显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偏偏这是不折不扣的“张冠李戴” 。
当然 , 羊肉的确是蒙古民族的传统肉食 。 南宋使者出使蒙古汗国时就发现 , 蒙古人“牧而庖者以羊为常 , 牛次之” 。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于天历三年(1330)向朝廷献了一部书 , 名为《饮膳正要》 , 这是迄今所知记述元代宫廷御膳最为翔实的一本书 。 比如书中记载的“柳蒸羊” , 其做法就是宰杀一只整羊 , 摘除内脏后放入在地上挖的三尺深的坑中 , 用石头把坑铺满 , 之后用火把石头烧成通红 , 之后将羊在铁篦子上 , 上面用柳叶条覆盖 , 用土把坑封好 , 羊熟即可食用了 。 这道菜的名字上虽说是“蒸” , 但是并不放水 , 用石头的热量和蒸汽将羊烤熟 , 与今日的“烤全羊”实是一脉相承 。 在《饮膳正要》记载的90多种美食里 , 超过70种是用羊肉或羊肉的脏器制成 , 简直可以说是一个以羊为主料的食谱了 。 可是在这其中 , 偏偏找不到“涮羊肉”的记载 。
林洪|令人食指大动的“涮羊肉”,究竟源自何方?
文章图片

烤全羊
虽说如此 , 另一个可能似乎不能排除:“涮羊肉”会不是如同许多美食一样 , 出自(蒙古)民间的创造呢?中世纪欧洲旅行家的记载又给这种说法当头浇上了一盆冷水:“如果他们还有忽迷思即马奶的话 , 他们就不关心任何其他食物”——包括羊肉 。 即使到了清代中期 , 那位因为出身江浙就被乾隆夺了状元(只给了探花)的赵翼也注意到 , 蒙古人“不能皆食肉也” 。 寻常百姓度日 , “但恃牛马乳” 。 只有到了逢年过年的时候 , 才能几家几户凑在一起宰杀一只羊分而食之——与汉地穷苦百姓过年时才能“吃顿好的”别无二致 。
林洪|令人食指大动的“涮羊肉”,究竟源自何方?
文章图片

马奶
不仅如此 , 古代蒙古民间纵然能够搞到羊肉 , 恐怕也不会选择做成“涮羊肉” 。 众所周知 , “涮羊肉”需要火锅 , 而火锅则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 。 而元代以后的很长时期 , 蒙古人缺少铁锅(遑论更昂贵的铜锅了)!
乍一听 , 这颇有点匪夷所思 。 毕竟13世纪后期的波斯史学家拉斯特哀丁在名著《史集》里已经记述大约9世纪的蒙古族先民为了走出额尔古纳河西南的森林谷地 , 利用铁矿“熔山出谷”的传奇故事 。 可是到了元朝灭亡(1368年)以后 , 回到草原的蒙古各部却经历了一个生产力大倒退的黑暗时期 , 彻底丢失了冶炼工艺 , 连铁锅也造不出来了 。
铁锅在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 。 但当时的明朝朝廷却顾忌其材质 , 担心蒙古(当时分为“鞑靼”与“瓦剌”)人会拿去重造兵器 。 因此在与他们的“互市”中 , 不起眼的铁锅居然也成了禁止出口的“战略物资” 。 其实 , 铁锅大多是以生铁铸造 , 要改做兵器 , 就得炼炒熟铁 , 而当时的蒙古人根本没有这样高端的技术 。 至于鞑靼、瓦剌军队里那些明盔亮甲 , 要么是在以往与明军的战事中缴获而来 , 要么干脆是买通明朝边将走私到手的 。 比如“土木之变”(1449)前的大同镇守太监郭敬 , 就依仗自己是大权在握的王振公公的亲信 , 把铁制箭头装在酒坛子里卖给瓦剌人 。 明廷对此束手无策 , 却拿根本不能改作军用的铁锅开刀 。 结果给草原上的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没有铁锅的话 , 游牧民就只能“以皮贮水煮肉为食”了 。 其影响之大 , 连瓦剌首领也先也曾愤懑地向明朝使节表示 , “我每(们)去的使臣故买卖的锅、鞍子等物都不肯着买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