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令人食指大动的“涮羊肉”,究竟源自何方?( 三 )
文章图片
土木之变
总而言之 , 游牧民族的普通百姓一无肉、二缺锅 。 清代以前的文献资料绝少见到有关“涮羊肉”的文字记载 ,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
从清宫到“东来顺”
实际上 , “涮羊肉”真正的源头 , 只能追溯到距今并不十分遥远的清代 。 当时 , 火锅已经非常流行 。 清代著名诗人兼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就明确提到“火锅”这一名称 , 而且火锅更是冬季宫廷必不可少的佳肴 。 康熙、乾隆皇帝这两位满族皇帝曾举行过四次“千叟宴” , 每一宴席都设火锅 。 其中嘉庆元年(当时乾隆退位而为太上皇)的那一次 , 动用了1550多个火锅 , 创造了火锅宴的规模之最 。
此外 , 清代睿亲王(多尔衮)的后裔金寄水在所著的《王府生活实录》一书中也说 , “王府冬至上午要吃馄饨 , 晚上照例吃火锅 , 不仅冬至这天要吃火锅 , 凡是数九的头一天 , 即一九、二九、直到九九 , 都要吃火锅 , 甚至到九九完了的末一天也要吃火锅 , 就是说 , 九九当中要吃十次火锅……”这跟明朝宫廷里冬至这一天要吃“炙羊肉、羊肉包、食馄饨”的习惯大不相同 , 显然沿袭的并非前朝遗风 , 而是满族的旧俗了 。
文章图片
火锅
由于满洲“八旗”在清代享有经济特权——老舍在《正红旗下》就说旗人男丁每月都能从朝廷领到三两银子 , 寻常旗人也能吃得起火锅 。 于是乎 , 冬天吃火锅俨然变成京城一景 。 《清稗类钞》描述当时的场景 , 叫做:“无论老幼 , 皆以涮肉火锅为快!”
【林洪|令人食指大动的“涮羊肉”,究竟源自何方?】他们涮的是什么肉呢?满族并非蒙古族那样的游牧民族 , 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很早就开始养猪 。 满族学者金启孮曾谈到清代营房中满族士兵的饮食生活 , 说他们“非常喜欢吃猪……特别喜欢吃白煮肉” 。 但论起“涮”的口味 , 羊肉到底占了上风 。 比如金寄水就说 , 虽然每年都要吃好多次火锅 , 但头一顿必定是涮羊肉 。 金启孮同样提到 , “涮羊肉也是他们(八旗士兵)喜爱的食物” 。 久而久之 , “涮羊肉”便被看作北京菜的代表之一了 。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 。 1854年 , 北京前门外开了一间正阳楼饭庄 。 店里的厨师身怀绝技:“刀法快而薄 , 片方正” , 切出来的羊肉“片薄如纸 , 无一不完整” 。 如此羊肉 , 涮起来当然美味 。 无怪乎正阳楼饭庄很快就以涮羊肉出名了 。 可惜好景不长 。 民国初期 , “东来顺羊肉馆”用重金从前门外正阳楼饭庄挖来一位刀工精湛的名厨 , 帮工传艺 , 很快后来居上 。 据说 , 他们切出的羊肉片比纸还薄 , 铺在青花瓷盘里 , 透过肉能隐约看到盘上的花纹 。
文章图片
东来顺
到了1942年 , 正阳楼反而倒闭了 。 当时民谚叫做“涮羊何处嫩?要数东来顺” , 可见东来顺已经独占鳌头 , 俨然成为北京“涮羊肉”的代表 。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 1962年时 , 特派六名师傅千里迢迢南来广州传技 , 从此这道北京名菜便在南国羊城的“回民饭店”落地生根了 。
如今 , “涮羊肉”早已四处开花 , 甚至很难再算得上是一道北京地方菜了 。 旧时京城的一些“讲究”也已悄然消逝 。 过去涮羊肉得到立秋以后 , 没听说六月天吃涮羊肉 , 老北京见了六月天吃涮羊肉的 , 得笑掉大牙!而今一年四季都有吃涮羊肉的 , 甚至大热天吃火锅者亦大有人在 。 至于“东来顺”这样的老字号在时过境迁之后是否还能称之为“涮羊肉”的代表 , 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推荐阅读
- 全红婵奶奶辛苦劈柴!老人家年老体衰仍然操劳,动作熟练令人感动
- 2022年央视春晚 最惊艳的全是小朋友 武功小子和摆舞女孩令人难忘
- 巧合还是模仿?《明侦7》与Running Man撞内容,相似度令人惊讶
- 何炅主持了两季《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退出的原因是什么?
- 被“胎记”耽误前程的明星,陈卓璇能用粉底遮盖,他却令人可惜
- 《大侦探7》正式官宣定档,撒贝宁白敬亭缺席,全新环节令人期待
- 《开端》数据令人迷惑!同样是实力演员,增粉却能相差近百万
- 《乘风破浪的姐姐3》名单曝光,孙莉令人意外,王心凌李玟回归
- 春晚记忆:离开我们的8位春晚主持人,每一个都令人记忆深刻
- 《明星大侦探7》回归,首发阵容令人期待,撒贝宁还会参加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