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为何多病之身反而能享百岁之寿?他的长寿秘诀请收好


历史上曾有一位因艾灸受益而活过百岁的人 。 他幼时体弱多病 , “幼遭风冷 , 屡造医门 , 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 也就是说曾因疾病缠绵而倾家荡产 。
40岁之前他是不信艾灸的 , 多方治疗医治无效 , 40岁才开始多方寻求艾灸疗法 , 进行深刻研究 , 经多方研究证实了艾灸的养生祛病功效 , 开始经常使用艾灸为自己调理身体 , 最常作用的穴位就是“足三里” 。 喜欢上了艾灸后 , 据其自己述说经常是“艾火遍身烧” , 他尤其爱灸足三里穴 。
此人便是唐代著名医学家 , 被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 。
|药王孙思邈,为何多病之身反而能享百岁之寿?他的长寿秘诀请收好
本文插图

为何以多病之身反而能享百岁之寿?
历史上已经做出了无数总结 ,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 就是孙思邈非常重视日常养生之法 , 尤其注重艾灸的养生功效 。 在他的《千金要方》中就指出:“非灸不精 , 灸足三里 , 称为“长寿穴” 。
这位随身带艾草、艾火遍身烧的药王 , 是如何做艾灸的?他对艾灸的贡献有哪些呢?
|药王孙思邈,为何多病之身反而能享百岁之寿?他的长寿秘诀请收好
本文插图

1、未病防病已病防变
孙思邈首次提出预防疾病的保健灸法 , 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 是孙思邈重要的学术思想 。 他说:“上工医未病之病” , “神工则深究萌芽” 。
“凡人吴蜀地游官 , 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 , 勿令疮暂差 , 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 。 故吴蜀多行灸法 。 ”
在《千金要方》卷十七“中风”条下 , 他提出灸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等七穴预防中风 。
患病之后 , 孙思邈主张及时治疗 , “凡脚气初得脚弱 , 使速灸之 , 并服竹沥汤 , 灸讫可服八风散 , 无不差者 , 惟急速治之” 。 他还谆谆告诫说:“此病轻者 , 登时虽不即恶 , 治之不 当 , 根源不除 , 久久期于杀人 , 不可不精以为意 。 ”
重视早期治疗是孙思邈的重要学术思想 ,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治风毒脚气“若欲使人不成病者 , 初觉即灸所觉处三二十壮 , 因此即愈 , 不复发也 。 ”可见灸用于已病防变能使病“不复发” 。
|药王孙思邈,为何多病之身反而能享百岁之寿?他的长寿秘诀请收好
本文插图

现代实验已证明 , 艾灸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 , 促进抗体的生成 ,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促进病变附近发生局 部充血、溶血现象 , 改善局部皮肤供血情况 , 调整局部组织的机能 。 病之初起 , 较为轻浅 , 即灸可扶正祛邪 , 控制病情发展 , 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 。
2、辑录灸方
孙思邈在著作中除唐代医家和自己的医疗经验外 , 还收录了许多失传的古代医籍内容 。
《千金要方》载针灸处方千余条 , 其中灸方占三分之一 , 约4百条 。
《千金翼方》载针灸方六百余条 , 其中灸方占十分之九 , 约五百余条 , 足见孙思邈对灸法的重视 。
灸治有单穴、有穴方 , 如“胀满肾冷 , 瘕聚泄痢 , 灸天枢百壮” 。 又如治脚气“初灸风市、次灸伏兔、次灸犊鼻、次灸膝两眼、次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绝骨” 。 组方合理 , 治证明确 , 理法有据 。 为后世针灸医 家所推崇 。
3、加药艾灸
在临床上使用的灸治材料以艾火为主 , 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 。 可贵的是 , 孙思邈根据不同的病证 , 在艾中加入一定的药物 , 补充了单用艾作为灸用药材的不足 。
如《千金翼 方》卷二十四治疗瘰疬 , “以艾一升 , 熏黄如枣大 , 干漆如枣大 , 三味末之 , 和艾作炷灸之 , 三七壮止” 。
《千金翼方》卷二十四还首载了竹茹灸治疗疔肿的方法:“刮竹箭上取茹作炷 ,灸上二七壮”;治瘰疬破溃者 , 将大麻花与艾叶等分合作炷 , 灸漏上百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