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志愿军穿什么?( 二 )


志愿军冬服问题 , 引起志愿军总部、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 。 为此 , 中央人民政府紧急成立东北军服厂 , 并下令上海尽快组织研制工业用缝纫机 , 以解志愿军棉衣供应的燃眉之急 。 周恩来总理十分焦急 , 每天两次电话 , 催问冬服的生产和调运情况 。 并亲自指示:给志愿军的军服一定要用新棉花、优质棉花!为什么一定要用新棉花?原来这新棉花不但蓬松、保暖 , 更重要的是干净 , 战场上一旦战士负伤 , 可以掏出棉衣里的棉花止血 。 当时严惩了个别不法奸商 , 他们在给志愿军做的棉衣里塞进劣质棉花 , 致使志愿军战士负伤后感染 , 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
志愿军的栽绒帽 , 有的有帽檐 , 有的没有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 特别是东北地区作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基地 , 为志愿军提供了大量军服、军鞋、食品、炮弹、火箭弹、炸药等军需物资 。 仅东北地区的四大城市沈阳、旅大、哈尔滨、长春 , 在志愿军入朝后短短的几个月内就生产了上百万套军服 , 保证了前线将士的需求 。
东北某地被服厂的工人为志愿军赶制冬服
人民手中线 , 战士身上衣 。 图为武汉一女中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志愿军缝制棉衣
志愿军的军服供应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 美军依仗空中优势 , 一直把破坏志愿军后方供应作为削弱志愿军战斗力的手段之一 。 特别是从1951年7月起 , 对志愿军后方实施“绞杀战” , 企图切断志愿军后方运输线 。 志愿军被装物资前运 , 季节性强 , 数量集中 , 体积庞大 , 是敌机轰炸破坏的重点目标 。 因此 , 组织志愿军的被装供应 , 是对后勤战线的严峻考验 。 1951年夏装前运 , 因中间环节多 , 物资到站过于集中又未能立即疏散 , 遭致敌机轰炸 , 造成重大损失 。 整个夏装损失量占前运数的30% 。 仅三登库区一次被炸 , 即损失单衣28万套 , 衬衣12万多套 , 胶鞋19万多双 , 军帽23万多顶 。 致使东线有的部队不能按时换装 , 到了炎热的夏天还穿不上单衣 , 只好将棉衣改成夹衣 。
美军对志愿军后方实施“绞杀战”
1951年冬装前运 , 吸取了夏装前运的教训 , 从积极防空入手 , 尽量缩短物资在中途停留时间 , 改由各军回国领运和突击直达运输 。 在冬装还没有完全从祖国的被服工厂运出时 , 志愿军的后勤部队就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为胜利完成今年的供应冬装的任务而斗争!”“为保证不损失一件冬装而斗争!”1951年9月10日 , 彭德怀司令员命令“后方机关及无战斗任务的部队 , 应集中一切力量运棉衣 , 求得9月底至10月初发齐 。 ”志愿军后勤系统紧张而有秩序地展开抢运冬装工作 。 各特种兵组织汽车到安东自运 。 其余955车皮用火车采取“片面续行法”运到朝鲜 , 再由二线部队组织力量到铁路运输终点接运 , 然后人背马驮 , 把冬装从卸车点运回部队 。 由于组织严密 , 不但运送快 , 而且损失小 , 只占全部冬装143万套的0.52% 。
志愿军后勤部队的女战士在分发棉褥
1951年10月 , 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二个冬天来临之前 , 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已备齐了当年的全部冬服 , 使部队早于敌人一个月穿上了棉衣 。 当身着崭新棉军装的志愿军战士出现在谈判地点板门店时 , 敌方的停战谈判代表都惊呆了 。 他们说:“没想到轰炸得这么厉害 , 你们还能穿上棉衣 , 比我们还早 。 ”
志愿军战俘营里的战俘穿上了志愿军的新冬服 , 乐得合不上嘴!
1952年以后 , 被装前运大体上都是采用1951年冬装前运的办法 , 运输途中几乎没有受到损失 。
1952年11月 , 负责志愿军冬服生产的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接到总政治部转来志愿军五六四部队二支队二分队指战员的感谢信 , 信中说:“我们在寒冬之前就收到你们做的棉衣、棉大衣和棉皮鞋 , 真是喜得合不上嘴 。 我们一定要用抗美援朝的胜利成果来回答祖国人民对我们的热情关怀和殷切期望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