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别中了“信用修复师”骗局
若征信确实查出问题 , 焦急的用户难免去寻求“解决方案” 。网络上不乏各种打着“永久修复”“污点漂白”旗号的征信问题处理机构或个人 , 他们真有什么独到手段吗?采访人员发现 , 交钱之前打包票 , 宣称“银行内部有人”等 , 交了钱就联系不上 , 依然是较为常规的骗术 , 只不过用上了“征信修复”这一比较新鲜的名头 。(11月20日《北京晚报》)
征信修复骗局就值得警惕起来 。据金融业内人士表示 , 修复机构利用的就是个人和银行间的这种信息差 , 让信用修复师作为“中介”向银行申诉 。其做法也并不神秘 , 核心即围绕“不可抗力”做文章 , 让银行网开一面 。很多时候用户逾期行为并没有真实的合理解释 , “信用修复师”就可能会采取一些违规手段 , 但更可能导致用户定金无法退回 。
针对“信用修复师”骗局 , 个人的有效防范是首要的 。“征信修复”其本质就是“征信异议处理”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 , 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 , 要求更正 。这也就意味着 , 进行征信修复 , 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来解决 , 而不能走偏路 。
【市场星报|别中了“信用修复师”骗局】 当然 , 更重要的是 , 个人须增强征信意识 。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大众征信意识情况调查》显示 , 约四分之一受访者从不查征信 , 近两成受访者不知道个人信用报告的出具机构 。这无疑是短板 。事实上 , 央行征信中心每年提供两次个人信用报告免费查询服务 , 而定期查询有助于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 , 更可避免一些意外事件导致自身信用受损而不自知 。
对相关骗局也须加大依法打击力度 。这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 , 使用户认识到此类骗局的本质;另一方面对于市面上存在的征信修复生意 , 更须加大监管整治力度 , 让不法经营行为得到彻底治理 。此外 , 相关网络平台也须负起责任 , 对于“征信修复”此类经营行为当强化规制 , 谨防给不法经营行为提供便利 。
新闻推荐
“光”从“浙”里来 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变”与“不变”
小朋友在中国联通展台体验智慧教育的应用水乡古镇的木门在“吱嘎”声中缓缓开启 , 世界互联网界再次瞩目“乌镇时间” 。风云...
推荐阅读
- 2021综艺市场复盘:激变之年,谁在傲立潮头?
- 2022年春晚主持人选择,市场口碑影响大,观众看好任鲁豫
- 王一博作为先锋力量,对女性市场的吸引力,当仁不让!
- 张艺兴的“帽子戏法”:猜中了结局,却没猜中开头
- 观察|“过气”“老牌”艺人再度翻红,音综市场风向变了
- 旗安84意味深长的发言击中了触底的《我独自生活》的骨头
- 《星光大道》总决赛结束,市场口碑翻车,主持人参与打分成败笔
- 遗憾错失内地市场?ViuTV艺人:没继续参加《这就是街舞》是教训
- 逛菜市场、炸酥鱼,《非常静距离》最接地气的嘉宾来了
- 谭嗣同家世显赫,在菜市场遭难时,身为湖北巡抚的老爸冷眼旁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