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师也要“匹配” 广东首个精准心理门诊珠江医院开诊

【心理治疗师也要“匹配” 广东首个精准心理门诊珠江医院开诊】
近日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开设广东省首个精准心理诊疗门诊 , 为长期药物、心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 提供多学科评估、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全疗程的追踪管理 。
该门诊首诊团队由临床心理学、精神医学与神经病学三个学科专家联合组成 ,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 并为患者匹配不同流派及不同治疗风格的心理治疗师 。
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小远教授表示 , 心理咨询与治疗具有流派之分 , 患者与治疗师的流派取向的匹配在心理治疗中非常重要 。

心理治疗师也要“匹配” 广东首个精准心理门诊珠江医院开诊
本文插图



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小远教授牵头开通广东省首个精准心理诊疗门诊 。 通讯员供图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科学化和规范化不足
根据专业杂志《柳叶刀》的一项调查数据 , 中国成人精神心理障碍患病率高达16.57% , 但目前我国的精神心理障碍治疗有效率偏低 。 其中 , 心理健康服务科学化和规范化不足是导致治疗有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
在诊断方面 , 当前的心理健康服务中的神经系统疾病鉴别不充分 , 往往只有精神症状诊断 , 缺乏心理诊断 , 而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又缺乏科学指导;
在治疗方面 , 经常会发生患者找不到合适的心理治疗师 , 患者和心理治疗师不匹配的现象 , 这就很容易导致治疗时机被耽搁 , 治疗成本增加;
另外 , 临床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存在分离的状况 , 双方缺乏协同配合 , 疗效未能最大化 。 在管理方面 , 治疗效果缺乏客观评估 , 治疗过程无跟进 , 患者容易中断治疗 。
在此背景下 , 张小远教授团队近10年致力于精准心理治疗研究 ,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经费支持 , 其成果在国际著名临床心理学杂志《Psychotherapy Research》等刊物发表 。
近年来 , 结合多学科诊断和精准药物治疗 , 该团队构建了精准心理诊疗的全新诊疗模式 , 力求解决传统精神心理诊疗模式在诊断、治疗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多学科联合评估诊断 定制治疗方案
据介绍 , 精准心理诊疗门诊的首诊团队由临床心理学、精神医学与神经病学三个学科专家联合组成 , 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
神经病学专家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精神医学专家判断目前精神状况的严重程度 , 决定是否使用药物治疗;临床心理学专家对患者进行多维心理评估 , 做出心理诊断并评估心理治疗是否合适 。
50多岁的王先生这大半年来因为反复头痛 , 看过不少医生、做过各种检查、也吃了一些头痛药 , 却始终没找到原因 。 一次神经-精神-心理多学科联合评估诊断 , 神经内科专家检查后 , 排除了他患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的可能 。 经精神、心理科专家的详细问诊和检查发现 , 老王真正的“症结”是多年前已经遗忘的心理创伤 , 经过一个疗程的心理治疗 , 老王已经很久没有再犯头痛了 。
“每个人情况不同 , 有的人不是心理出了问题而是发生了脑部疾病 , 有的人只需要心理治疗而不需要吃药 。 ”张小远表示 , 三位专家一同会诊 , 有助于为来访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 真正实现“对症下药” 。
“基本上 , 首诊都是由我们三个专家为患者进行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评估和诊疗” , 张小远介绍 , 该精准心理诊疗门诊主要适宜经长期心理治疗或多种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 , 因婚恋家庭、人际关系、职场压力等导致的复杂心身问题困扰者 , 以及长期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等患者 。
为患者匹配适合的心理治疗师
大规模的调查发现 , 有5%~15%的来访者在接受心理治疗之后会出现不良反应 , 而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的不匹配是重要原因 。 当治疗师所选择的理论流派、方法技术以及治疗师的个性特征与患者不匹配时 , 患者将存在消极情绪和行为增加、人际关系紧张、躯体不适甚至症状加重等风险 。
郑女士在外人眼里活泼开朗 , 但却有个说不出的痛苦——几年来 , 没有一份工作能坚持3个月以上 。 她总觉得新的工作干一段时间 , 能量很快就被消耗殆尽 , 再不辞职就撑不下去了 。 由于害怕自己会患上“抑郁症” , 郑女士求助了一位人本主义流派的心理咨询师 , 咨询师给予她的更多的是无条件积极的关注与情感上的支持 , 但未能帮助她缓解职场压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