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开心脏瓣膜病门诊,换瓣可以不开胸!


11月8日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心脏瓣膜病门诊开诊 。 继开设心力衰竭、房颤及抗凝、起搏、代谢等心血管专病门诊后 , 该院在心血管精准医学道路上迈出新的一步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介绍 , 这里将开展最先进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 配备心内、心外、呼吸、麻醉、康复等专科医生组成的多学科诊疗(MDT)小组 。 有了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双重保驾护航 , 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患者将有更好的获益 。
TAVR手术创造更多治疗机会
10月15日 , 在北医三院心内科的胸痛中心介入手术室 , 一场高难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顺利完成 。 由唐熠达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 , 为一位84岁的高危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换瓣 , 老人重获“心”生 。
“为老人换主动脉瓣风险与挑战兼具 。 ”唐熠达教授说 , 该患者主动脉瓣的开放程度不到正常人的1/4 , 心功能非常糟糕 , 急需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 常规外科手术更换主动脉瓣需要开胸 , 手术期间需要让心脏停止跳动 , 使用体外循环来维持患者的生命;手术创伤大 , 出血多 , 恢复时间较长 。 而且 , 这名患者高龄 , 肾功能衰竭 , 不到正常人的1/3 , 同时合并肺部感染 , 很有可能无法安全下台 。 即使成功完成了手术 , 术后康复也是非常困难的 。

北医三院开心脏瓣膜病门诊,换瓣可以不开胸!
本文插图



经过综合评估 , 唐熠达教授建议为患者实施TAVR手术 。 TAVR是一种革命性的介入治疗技术 , 通过股动脉置入导管 , 将特制的人工瓣膜精准送到主动脉瓣的位置 , 代替原来有病变的主动脉瓣 。 手术避免外科开胸和体外循环 , 不需要输血 , 创伤很小 , 术后患者恢复快 。
在团队密切配合下 , 手术获得成功 。 术后超声检查显示 , 老人的人工瓣膜工作良好 , 与原瓣环贴合紧密 , TAVR常见的并发症——瓣周漏几乎没有出现 。
在唐熠达教授看来 , 对于部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来说 , TAVR手术意味着希望 。 他介绍 , 传统外科手术是多数重度瓣膜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 但存在创伤大、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较高等风险 。 而且 , 随着人口老龄化 , 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病率不断增加 , 主动脉瓣狭窄逐渐成为这一人群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 。 这些老年患者因为高龄、体质差、病情重 , 或者合并多种疾病 , 基本无法接受开胸手术 。 TAVR手术由于微创 , 打破了这一治疗困局 。
北医三院心内科设立心脏瓣膜病门诊后 , TAVR手术将在该院更顺畅地开展 。 “一旦瓣膜病患者出现症状 , 后期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 危急时刻 , 患者将通过专病门诊走上诊疗的‘绿色通道’ , 第一时间被发现和干预 , 必要时开展TAVR手术 。 ”唐熠达教授如是说 。
多学科协作促进个体化治疗
除了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就医路径 , 开展多学科诊疗(MDT)也是北医三院心内科心脏瓣膜病门诊的另一张“好牌” 。
心脏瓣膜病门诊主要针对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的患者 。 这类患者往往高龄 , 有许多临床合并症 , 心脏功能差 , 肾脏、肺功能可能也有问题 。 在手术 , 以及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比较大 。 这就要求在治疗和康复期间 , 包括心脏科医生在内 , 麻醉科、呼吸科、感染科、营养科、康复科等多科室紧密协作 , 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个体化治疗 。
MDT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发展起来的先进诊疗模式 , 作为一家知名的综合性医院 , 北医三院多学科支撑能力强 , 已经在MDT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 如今 , 心内科心脏瓣膜病门诊开展MDT , 实属水到渠成、驾轻就熟 。

北医三院开心脏瓣膜病门诊,换瓣可以不开胸!
本文插图



专科能力强是基础 。 北医三院心内科成立于1958年 , 是教育部重点学科和全国知名的心血管疾病诊疗、科研和教学单位 , 国家级冠心病介入治疗、起搏电生理和心脏康复培训基地 , 也是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单位、国家心衰中心和房颤中心的建设单位 。 尤其是 , 该科与康复科合作 , 在国内引领心脏运动康复 , 康复教育和康复训练已成为心内科病人的基本治疗内容 。
“以前 ,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通常是在出院后开展 , 现在提倡把康复提前——从出院后到院内 , 从院内到床旁 , 从床旁到床上 。 患者术后很快就要开展握力、呼吸等训练 , 有助于功能恢复 。 ”唐熠达教授介绍道 , 北医三院的心脏康复团队非常健全 , 不仅有营养、呼吸等专科医师 , 还与北京体育大学开展合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