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运营(二):如何理解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二 )


一位西方的医学家说过 , “医学是一种可能性的科学” 。 医生只能告诉患者成功的概率 , 而不能保证决定成功;医疗服务的普遍不确定性 , 包括患方疾病发生的随机性 , 医疗服务干预后的随机结果 , 不同医方治疗疾病后有效性的不确定 。
比例说 , 高风险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 在级别高、技术最先进的医院 , 也避免不了手术死亡率;从目前的学术资料看 ,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死亡率 , 较好的控制在2%-5% , 最好的也只能控制在3%;但哪怕是这低于3%的概率 , 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身上 , 那就是100%的悲剧 。
对于这种不确定性 ,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凌锋教授有过通俗易懂的解释——凌锋教授是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中国权威 , 有次一位病人状告上海的某家大医院误诊导致病人瘫痪加重 , 面对进行了充分调查的律师和采访人员 , 她是这样解释医学的复杂性和未知性:“天上的星星很多 , 天文学家也不能一一认全;地下的宝藏很多 , 考古学家也未能全部挖掘 , 你们为什么不告他们?因为你们知道这是不可能都解决的;人体跟宇宙一样复杂 , 所包含的秘密比地下的宝藏还多 , 医生们怎么可能都知道?不知道就要被告要吃官司 , 以后还有谁敢当医生?更没人去研究人体和医学了 , 那人类还能繁衍进步吗?”
5. 医疗服务的不充分竞争
健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 医疗服务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 , 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 实现公平的医疗服务也是一个政府执政的必要条件;因此政府必然要对医疗服务进行干预 , 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均衡 , 医疗资源的过分倾斜 。
不同学者之间存在争论 , 但一致认同:简单应用经济学理论无法阐述清楚医疗卫生问题 , 医疗卫生服务有别于一般竞争性的商业市场 。
在医院的建设的准入机制、医疗服务定价、医生执业等各个方面都会体现医疗服务区别于市场经济的特性;我们国家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是公立医院 , 虽然公立医院之间也存在一些竞争 , 由于资源和政策的倾斜性 , 顶尖技术、顶尖科室、顶尖医生往往只是在几家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 , 某种程度上是长期具有垄断性的;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利之一的健康权 , 医疗服务具备其公益属性 , 也就意味着部分市场方式的失灵 。
二、医院的特殊性
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最主要的场所 , 我们从历史上医院的诞生过程也可以窥见其特殊性 。
医院的制度创生于大约公元313年 , 基督教在罗马成为合法宗教 , 救死扶伤成为基督教会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公元325年 , 基督教会规定 , 凡建教堂指出都要有医护馆会 。
进入中世纪后 , 在欧洲 , 凡有教堂的地方必有医护所;医院的拉丁词源是“hospes”(外地客)、“host”(主人)、“hospitality”(款待)、“hotel”(旅舍);在美国 , 早期医院仅仅是作为宗教活动于贫民救助的场所 , 由慈善和宗教人士支持 , 提供非功利的服务(“hospital”源自于“hospice”善终服务) 。
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六疾馆、养病坊等机构 , 但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医院 , 中文“医院”一词最早出现在1830年 , 专指传教士在商埠成立的医疗机构;中国的最知名医院协和、华西、瑞金等 , 早期都是由传教士或慈善基金所建立;例如大家最为熟知的北京协和医院 , 是由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捐赠建立的 , 也是洛克菲勒家族在海外最大的慈善项目 , 明年将迎来100周年院庆 。
从国内外医院的历史 , 我们可以看出来医院的创建和“商业”二字扯不上关系;现今 , 我们大部分的医院是非赢利机构的属性 , 意味着医院可以产生收入和利润 , 但其利润不能归为少数几个股东分红 , 这些利润将被继续投入医院 , 用于更好的治病救人 。
三、医疗服务支付方的特殊性
对于一般的商品 , 供需双方的交易是一种买卖行为 , 购买方既是服务的需求方又是最终的支付方 , 双方的交易信息是平等对称的 , 如下图中左边所示 。

互联网医疗运营(二):如何理解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本文插图



图2:医疗服务的支付关系
但右边的医疗服务支付体系中 , 医保是医疗服务的最大支付方 , 既形成了支付方和服务需求方分离的情况 。
为什么会如此这样复杂的支付结构?我们从消费者的第一视角分析 , 按照左边的方式 , 患者前往医院看病 , 患者告诉医生我要做什么检查 , 要吃什么药或者要做什么手术 , 然后自己付费给医院 , 显然患者并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所以 , 医保在三角体系是对医疗机构的一种约束 , 医保以其专业能力来保障患者受到价格合理且符合规范的医疗服务(关于医保的情况将在下一篇中更详细的介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