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看待大学里那种自己不努力,还见不得别人努力的人( 四 )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自身找问题。
1.对于不努力这类同学,可将他们大致分为两部分。
(1)未曾主动努力学习过的同学。
他们学习像是为了完成大人布置的任务,是父母老师口中“为别人学习”的一类人。他们对学习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是这样厌烦,有些甚至将这种厌烦带到了班里努力学习的同学身上,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释放恶意,见不得有同学努力。
(2)未能坚持努力的同学
一部分同学往往曾求过上进,尝试过努力学习,但没能坚持下去。大家一起放松随意的氛围让他们感到心安,而努力同学会让他们产生危机感,担心自己落后太多,同时也嫉妒同学优秀的成绩和努力的品质。偶尔嘲讽打击一下大概可以给他们带来的抚慰感。
2.对于努力同学,如果善于自省的话,可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时候努力得太“明显”了,给其他同学带来“努力同学又在装x”的感觉?有的话,可以选择收敛一些,没有的话,加勉就更好了。
三、出现这种状况要怎么办?1.如果你是不努力同学,发现自己出现了这种心态,我想严肃地说:
在努力同学品行作风端正的情况下,仅因看不惯其他人比自己更努力而出言嘲讽,多是因为自身修养不够。
这个时候就要多读书,修身正己,减少释放恶意,生活会更加舒畅。
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陈忠实
2.如果你是努力同学,我想抱抱你,支持你,还想给你一个建议。
在有一定关系基础的情况下,你可以尝试在学习时友好地向他们发出邀请“一起去图书馆吗?”或者鼓励“我们都一起努力哈”。实践来看,真诚的话语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融化一些不和的。
可如果不巧,这样并没能融化或者你不愿与他们同行,就请无视他们的看不惯,不值得因此而感到烦躁,我相信,如果他们一贯这种心态,终是要摔跟头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鲁迅希望你依旧努力,不要被他们同化,按照自己的路线好好提升能力,“居高声自远”,能力和成绩最终还是反击最有力的武器。
其实看到这个题目,我脑海里最先闪过的是与题相反的,高中时期的画面。
仔细回想当时的场景,忽然发现在看着高中的他们时,我已经抽离出来,站在场外了。
早读结束后的几分钟,坐近桌的几个同学在得意地分享刚刚读到的生疏的生化知识点:“高考考到你可得感谢我哟”
联考前的晚自习,窗外是深蓝的天,屋里电灯很亮,有后桌递给前桌一张她的数学习题卷:“二新你看下这道题,我觉得是这次联考的难度。”
回寝室的路上,云朵层次很多,月亮很高,两少年并肩在聊“你今天又有哪些收获啊?”
那是我们一起努力奋战高考的日子,大家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新学到的知识,新做到的题型,新解出的简易思路。
尽管面临的是高考,我们并不把彼此当成竞争对手;也正因面临的是高考,我们成为伙伴并肩前行。
这是在我们即将步入高三时,一位好朋友的留言,仅仅是“一起加油”四个字,但给了我很大的感动。
希望大学生活中,不管别人如何,我们仍能保持这个态度,不眼红别人,一起努力。
我也希望同你们一起加油!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一句台词
见不得别人努力,可以说是人心的一种恶——嫉妒。
嫉妒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消沉、憎恶等不愉快的心理状态。
不难发现,这种嫉妒是源于自己不如别人而使自身竞争力减弱幅度加大的忧虑。(本来自己就弱了,你努力了,岂不是差距就更大了!)
由此内心并不认可这个比较的结果,产生了认知冲突,其潜意识的心理状态就是:把别人拥有的——判定为本该属于自己的,把自己失去的——归结为别人因此获得的
此外,个人能力上的差距也是重要因素
优秀的程度来自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如果那个人本来就很优秀,意味着个人的优越感和自我认同感,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就不会有失去或损失的感受。
推荐阅读
- 哥伦比亚大学 人类是否能够再造个地球环境,进行移民,生物圈2号告诉我们还是洗洗睡吧
- 鱼泡咋烧好吃
- 学院风的女生又矮又胖要咋穿鞋?
- 咋样变得像立党一样优秀
- 大一小白女生咋一步一步变得时尚
- 鱼肚子里的一层黑膜是啥咋形成的能吃吗
- Top10 清华、北大高居《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前二
- Top10 清华、北大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前二
- 咋判断摄影机的成像质量呢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
-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周边有啥好吃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