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某科室主任被实名举报,我们找到了举报人……( 二 )


2012年前后 , 正是郑大一附院发展的黄金时期 。 2011年 , 郑大一实现了300多万的门诊量和一年20余万次的住院病人数 , 已超过国内另一家超级医院“华西医院” , 成为国内首位 。
此后几年的故事 , 大家都很熟悉 , 凭借对河南省病人、医保基金和医生的巨大虹吸效应 , 郑大一附院规模持续扩张 , 病人络绎不绝 , 一年的药品采购金额更是惊人 。 仅2019年第二季度 , 郑大一附院的药品采购金额就高达12亿元 , 全年金额至少几十亿人民币 。

郑大一附院某科室主任被实名举报,我们找到了举报人……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赛柏蓝
医院规模的扩张 , 客观上促成了王静参与的这个“局”——由医生、医药代表、生意人构成的怪异生态圈 。
张某回忆 , 在2018年之前 , 三方的日子都非常滋润 。 举报信上王静的银行流水也集中在2013、2014和2015年 , 这也是医药代表、王静和张某交往就密切的时期 。
“前两年 , 医药代表们出手都很阔绰 , 一顿饭都上万 。 ”
但最近两年 , 形势却有了突变 。 2018年 , 国家医保局成立后 , 开展了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压低药价、打击药品回扣的政策组合拳 , 医药代表的日子显然不像以前 。
张某并不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 , 但在聚会时 , 医药代表们的变化却很明显:“这两年 , 他们(医药代表)出来接待、花销 , 明显没那么高了 , 他们也私密、低调多了 。 ”
张某时而会听到医药代表的诉苦 , “医药代表们的利润 , 也没有前几年高 , 以前五六块的药 , 可以卖到一两百 。 现在听说利润都低了 。 ”
为什么举报王静?
他们以一起赚钱为目的的聚会 , 也不再那么频繁 。
几年前让张某赚了不少的高利贷 , 已不复以往 。 这两年 , 放出去的高利贷 , 回收的不是那么快 , 且时有赔钱 。“现在放贷 , 不仅在投资回报上风险 , 而且法律也不允许 , 大家都有所顾忌 。 ”张某坦言 。
利益圈的土崩瓦解 , 让以往掩盖的矛盾 , 浮上了台面 。
在他们眼中 , 王静性格比较强势 , 为人处事不太符合高利贷圈子里的规则 。 “她说话很猖狂、爱炫耀” 。 在张某这种生意人的观念中 , 放贷不是每一笔都要赚钱 , 总会有赔钱或者不赚钱的时候 , 当某笔借款收不回利息的时候 , 一般放贷人不会吭声 , 但王静不同 , “她要收不回利息 , 就会找人去闹事 , 搞虚假诉讼 , 压制人家 。 ”
在举报信上列出的2015、2016年他们向河南省花园口家具城有限公司的放贷 , 就出了问题 。 2016年夏天 , 河南花园口家具有限公司资金链断裂 , 无法偿还利息 。 和王静一起的放贷人 , 在接到王静的通知之后 , 一天晚上6点钟 , 和上百名人一起到河南花园口家具城闹事 。 她带人冲进了2楼会议室 。 “其他人坐着 , 她站在会议室中间 , 讲了有两个多小时 , 指着对方老板骂 。 对方老板一个劲解释 。 ”
张某回忆 , 在凌晨1点时 , 冲突升级 , 要账人员把欠债老板打至鼻子骨折 。 “那个老板 , 现在欠着大家的钱 , 别人利息都不要了 , 能归还本金就行 , 但王静的利息还在翻倍 , 少一分都不行 。 ”
王静得罪的不止是生意人 , 还有之前以她为中心的医药代表们 。 这次实名举报信中的一些举报材料 , 就是一些她得罪过的医药代表们提供的 。
张某曾亲身感受过王静对医药代表们的态度 。 “她总是吆喝训斥那些医药代表 , 就跟老板训下面打扫卫生的人一样 , 说话很难听 , 说训就训 。 达不到她的满意 , 就翻脸 。 ”
王静对医药代表非常苛刻 , 要求“一单一清” , 今天这个药我给你卖完 , 明天就结清 。 这也证实了为什么举报信中有的转账数额不大 , 只有几千块 , 但转账频次极其频繁 。
那些在举报信中递弹药的医药代表 , 不出所料 , 是因为经济利益 。
一些凭借医院和医生为主要销售平台的小的国内药厂 , 给王静送礼 , 希望她能够将厂家的药品进医院 , 或维持稳定的供应 。 她收钱之后 , 却因为别的厂家的医药代表给回扣给的更多 , 就把原来使用的药踢出去 , 由此 , 得罪了许多医药代表 。
这些医药代表们很愤怒 , 认为王静“贪心 , 收钱不办事 , 不讲规矩” 。
消失在诊室中的王静
在举报信发到网上3天后 , 12月9日 , 王静仍旧正常出诊 。
集国家级知名专家、省干部保健专家、市呼吸专业首席会诊专家等光环于一身的王静 , 像其它知名专家一样 , 她的号源最紧张 , 一天之前 , 在各种挂号渠道里 , 她的出诊都是已约满的状态 。 她的门诊挂号预约 , 也排在了一周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