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药物的发现
【胰岛素药物的发现】
本文插图
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 。
大约在三千五百多年前 , 古埃及的文献里就有关于糖尿病症状的记载 , 不过一直没有办法治疗 。 成书于两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也有糖尿病症状的记载 , 不过当时这些糖尿病症状被称为“消渴症” , 该名称一直延用到近代 。 1889年 , 德国两名医生将一只健康狗的胰切除 , 不久观察到狗的尿液中糖分显著增加 , 断定糖尿病与胰损伤有关 。 之后30年间 , 美国、德国、罗马尼亚等国的多位科学家对胰中胰岛细胞的分泌物进行了研究 , 发现胰岛细胞分泌物对狗的糖尿病有疗效 , 并将其命名为“胰岛素” 。
1920年冬季 , 刚刚独立行医半年的29岁加拿大外科医生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发现开私人诊所并不能养家糊口 , 于是跑到西安大略大学谋得一份兼职工作 , 给大学生讲授自己擅长的外科手术课程 。 其中有一堂课是关于胰的 , 备课时 , 班廷查阅了大量关于胰的文献 。 当他看到德国医生的狗胰切除实验和其他人的研究论文时 , 突然对胰岛素的纯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
当时很多人试图从胰岛细胞分泌物中纯化胰岛素 , 但是都没有成功 , 这是因为胰岛素容易被胰分泌的另一种酶——胰蛋白酶分解 。 凭借其外科医生的直觉 , 班廷认为如果破坏分泌胰蛋白酶的胰组织 , 将有希望保持胰岛细胞的完整 , 为纯化胰岛素创造条件 。
他找到母校多伦多大学生理学系主任约翰·麦克劳德教授(John Macleod) ,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这位糖代谢领域的权威专家 , 并希望能在他的指导下纯化胰岛素 。 麦克劳德教授最初对班廷的想法并不感兴趣 , 因为班廷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 , 学历也不高 , 况且那么多知名科学家都没能取得胰岛素纯化的成功 , 因此拒绝了班廷 。 不久 , 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的班廷再次去拜访麦克劳德教授 , 教授最终答应让班廷留在自己的实验室 , 还派了两名实习的学生协助他开展胰岛素纯化研究 。 班廷觉得胰岛素纯化实验并不需要3个人 , 就让两名学生用猜硬币的方式决定谁先来 , 结果一名叫查尔斯·贝斯特(Charles Best)的年轻人成为幸运儿 。
在麦克劳德教授的指导下 , 经过1年多的无数次失败 , 班廷和贝斯特最终从狗的胰中分离出微量的胰岛素 。 当他们将胰岛素注射到去除胰的狗身上 , 狗的血糖浓度在一个小时内出现了显著下降 , 但是好景不长 , 这只狗的血糖很快又升了上去 , 第二天狗死于感染 。 这次失败并没有让班廷等人灰心 , 他们改进了纯化方法 , 进一步去除一些可能引起毒副作用的成分 。 为了解决狗的胰来源有限的问题 , 班廷想到了从屠宰场收集牛的胰 , 并从中纯化出牛胰岛素 。 班廷将纯化出来的牛胰岛素注射到患有糖尿病的狗和兔体内 , 发现它们的血糖很快降低了 , 动物实验的成功使得班廷希望尽快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
几经波折 , 胰岛素的首次临床试验于1921年12月开展 , 患者是一名14岁的男孩 , 患有严重糖尿病 , 但是注射胰岛素一天之后 , 男孩的血糖和尿糖浓度只是轻微地降低 , 完全没有临床疗效 , 所幸没有发生严重的副作用 。
分析这次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 , 大家认为还是纯度的问题 , 于是麦克劳德教授邀请他的同事詹姆斯·科利普(James Collip)加入 , 后者擅长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 科利普发现了胰岛素的一个关键特性 , 即在90%浓度的酒精中才能沉淀 , 而绝大多数其他蛋白在更低浓度的酒精中就会沉淀 。 根据这个发现 , 科利普利用高浓度酒精沉淀法得到了高纯度的胰岛素 。
1922年1月 , 临床试验再次重启 , 患者还是那个男孩 , 这次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 一天后男孩的糖尿病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 1923年 , 班廷和麦克劳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这也许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快的研究成果 , 而32岁的班廷至今仍然保持着最年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纪录 。 为了感谢贝斯特和科利普的贡献 , 班廷和麦克劳德分别将各自分得的诺贝尔奖金平分给了他们俩 。
****特约撰稿 汤波
推荐阅读
- 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的饮食问题
- 眼皮跳的食疗方法都有什么
- 口腔溃疡到底吃什么好的最快?
- 未老先衰?都是一个“情”惹的祸
- 便秘能吃白芍吗
- 灵芝吃了拉肚子怎么回事
- 洗脸水加盐的做法
- 护肝明目的食物有哪些
-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汤帮你排毒补胃
- 肝炎吃什么好 老年肝炎的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