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疫苗或于明年开启III期临床试验,胜算几何?( 二 )


本文插图


“我们提前启动了研究样本检测和初步的数据分析 , 明年只需按计划加入最后随访数据结果 , 即可揭盲完成最终数据分析 。 我们在提交研究报告的同时 , 同时提交了三期临床的申请 。 ” 邵一鸣说 , 三期临床试验将回答疫苗保护率的问题 , 获批后启动大规模临床试验 , 预计3年内结束 , 以获得我国自主研制艾滋病疫苗免疫保护数据 。
同时 , 由于中疾控复制型痘病毒载体疫苗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复制型痘病毒载体疫苗有技术互补性 , 中美两国签署协议开展两国HIV疫苗的联合临床试验 。 目前 , 两国团队正在准备向国家药监局提出临床试验的申请 。
扩展链接
艾滋病疫苗研发的“一波三折”
新冠疫苗不到一年就有三期的好数据 , 艾滋病疫苗为什么总是半路“折戟”?
“人类免疫系统的进化跑赢了一些病毒 , 又输给了另一些病毒 , 主要是那些新出现的病毒 , 如艾滋病病毒(HIV) 。 ”邵一鸣更愿意把这两个阵营形容为“病毒的双城记” , 前者的疫苗只需按照传统疫苗研制路线 , 使用天然抗原预先提醒免疫系统(接种疫苗) , 人体就能有效抵抗 , 而HIV属于后者 , 则无法用“短平快”方式 , 获得有效的抵抗力 。
国际上在过去30多年 , 每10年为一代 , 开展了“一波三折”的艾滋疫苗研究工作 。
“这是一个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 。 最开始 , Vaxgen公司套用乙肝疫苗的技术路线研制针对HIV外膜蛋白的疫苗 , 以激发抗体免疫为主 , 到三期临床试验时失败了 。 ”邵一鸣说 , 第二代疫苗试图针对细胞免疫 , 疫苗组比较安慰剂组还增加了HIV的感染风险;第三代疫苗“鸡尾酒”免疫 , 诱导更强的抗体和细胞免疫 。 目前进展最快的是痘病毒载体与蛋白疫苗的联合免疫 , 其曾在泰国三期临床试验显示了31%的保护率 , 但在非洲重复开展的第二个三期临床试验 , 却因无效于今年二月宣布失败 。
难道艾滋病疫苗研发无解?
邵一鸣说 , 只有探索不同于传统疫苗和常规技术的新技术新方法 , 才是攻克HIV这类B城病毒疫苗的他山之石 。 事实上 , 基于保守观念和商业原因 , 国际上过早放弃了一条非常适宜的HIV疫苗技术路线——复制型活病毒载体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