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怎样回答 [照片是否p的]这一问题( 二 )
【相机的原片究竟有什么不得不p的缺陷】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之后,大家就应该清楚摄影后期不是为了创造好看的东西,而是【还原真实】。
这里需要将【真实】定义为【人眼看到的】,即眼见为实。需要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人眼看到的真的是真实的。人眼是一套复杂的系统,我们所看到的一个目标的具象实际上是我们的大脑对一系列光线的一种重构。不管是人眼还是相机镜头,还是我们看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没有哪一个是绝对真实的,从量子力学来看,凡是进入我们视线的东西都只是我们“看”这个动作引发的物质坍缩。
我们所定义的还原真实就是让相片所拍摄出来的样子尽量接近人眼看到的样子。
既然要接近人眼,就要知道相机和人眼在捕捉图像的时候有何差异:
(1)视角差
人眼的视角大概在22mm,放在相机镜头里大概属于超广角镜头了。但是人眼的后部是曲状的,导致在远离中心位置的区域仅有较少的具象,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视线向前看的时候,我们对两边的关注就只剩下了“余光”。相机的镜头则几乎涵盖了从鱼眼镜头(5-8mm)到远射镜头(800-1000mm)所有的焦距。
除了由于视角带来的直观的差距以外,一个重要的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透视】,即近大远小的效应。这一点相信所有女生都比较熟悉,心机婊总是在拍合照的时候把好闺蜜放在前面,自己缩在后面,这样显得脸小。不管是人眼还是相机都存在这一问题,但是因为人们有这样的经验,所以人们在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的时候会进行自动纠正,不会真的觉得前面的人比后面的人脸大,而心机婊爱缩在后面的原因是相机不会自动纠正透视效果,使得拍出的照片前面的人确实比后面的人脸大。所谓【畸变】所描述的就是这种透视效果的严重程度。不同的焦段表现出来的畸变具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广角镜头表现出了“桶形畸变”,长焦镜头表现出了“枕形畸变”,焦距越极端,畸变越严重。同时,同一焦段的不同镜头也表现出不同的畸变。因此,很多好的镜头特别贵的原因就是其具有较好的畸变控制能力。例如,在建筑摄影中,摄影师们追逐一种叫做【移轴镜头】的神器,这种镜头通过偏移和倾角来实现透视的纠正。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和特殊的用途使得大多数人都不会随身携带这样的镜头。
既然贵,就不如用ps解决。不管是Photoshop还是lightroom都对畸变的纠正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工具。别小看畸变的纠正,在人像摄影和建筑摄影中,消除畸变可能会给原片的真实性大幅度提升。想想,没有心机婊的世界是多么的和谐!
例如下面这幅图,当时我在华盛顿的街上随意逛着,突然发现了这个红色外墙的建筑博物馆,非常吸引人,如果事先知道,那我一定会准备一只35mm或者50mm的镜头在尽量远离它的位置进行拍摄,以避免畸变。可是当时我手里只有一直24mm,只能硬着头皮先把它拍下来,拿回家去进行了畸变的修正。
在这张照片的处理中,畸变的调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宽容度和动态范围
一百多年来人们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具有更高动态范围的拍摄方法,因为相机表现的和人眼相比实在是太差劲了。
宽容度是指感光材料能够捕捉光线范围的能力,动态范围一般指一张照片中最暗的光线到最亮的光线的范围。具有更高宽容度的相机能够拍出更大的动态范围。
举个例子,你的lp站在金黄色的油菜花海里(比如在罗平),夕阳即将落山,夕阳,油菜花,人构成了一副非常动人的画面。“你还愣着干什么啊,赶紧掏相机拍啊”,于是你赶忙拿出相机,企图把这些元素都放在一张照片里,可是发现无论怎么拍,都没办法拍出你眼睛看到的景象。要么拍成包公脸,要么拍成煞白天。
“会不会拍照?!!#¥%#¥……#¥%”
其实不是你的错,除非你愿意花上百万买那种我也叫不上名字的那种超高动态范围的相机。普通的单反,即便是D4,也解决不了燃眉之急。
【相机怎么会如此差劲?】
其实,这里需要给相机一个公道:人眼所看到的高动态范围是耍赖了,其实从静态的角度,人眼的表现力其实还不如相机。
推荐阅读
- 理论 黑洞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形成的,一起来认识下吧
- 国内本科毕业,银行工作8年,怎样去新加坡工作
- 怎样才能遇到一个对的人
- 女航天员 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为何返回地球后没有消息了?现在怎样了
- 地球 地球上空,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进行着全球直播,绳子断了会怎样?
- 地球 如果地球70陆地,30海洋,这个世界会怎样
- 硬件 2021年《自然》TTL摄影师大奖落下帷幕:野生动物大放异彩
- 张哲瀚 被问为什么和龚俊总黏在一起张哲瀚的回答,堪称教科书
- 怎样在自己想租的小区租到房子
- 门票 杨紫问黄磊: 能否帮忙买李雪琴脱口秀门票, 黄磊的回答够笑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