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1%-57%,专家:常因产后没做这件事



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1%-57%,专家:常因产后没做这件事
本文插图



尿频 , 尿失禁 , 这些难言的健康问题 , 困扰着很多女性朋友 。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 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1%-57% , 65岁以上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
家住长沙的刘女士今年55岁 , 育有两个儿子 。 她50岁绝经 , 绝经后刘女士的夜尿就开始多起来 , 每天晚上要起来2-3次 。 这样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刘女士的睡眠 , 并且慢慢地出现憋不住尿的现象 , 特别是要出趟远门 , 刘女士最先考虑的就是上厕所方不方便 。 因为憋不住尿 , 让已经退休了的刘女士少了很多出门旅行的机会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刘女士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 , 接诊的是副主任医师陈艳辉 , 陈医生通过了解病情 , 对刘女士的盆底肌进行了Glazer评估和检查 , 同时进行了白带常规和B超的检查 , 检查结果显示盆底肌在收缩状态下时肌力不够 , 在持续保持阶段时耐力也不好 , 所以才导致了刘女士出现尿频 , 憋不住尿的现象 。
陈艳辉副主任医师介绍:刘女士出现这些症状 , 是因为盆底肌肉出现了功能障碍 , 盆底的支持组织由于退化和损伤等因素 , 导致盆底支持薄弱或肌肉功能减退 , 使患者盆腔脏器发生移位或功能失调等一系列病症 。 主要症状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排便障碍、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痛 , 其中以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较为常见 。
一项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盆底功能紊乱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 , 20%的经产妇患盆腔器官脱垂 , 33%左右患尿失禁 , 7%患粪失禁 。
如此高的发生率与很多因素有关 , 主要风险因素为年龄、妊娠、阴道分娩、绝经、盆底组织薄弱、盆底组织先天发育不足 , 肥胖、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导致腹压升高 , 也会加重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
陈艳辉副主任医师解释 , 每个女性在怀孕后 , 子宫逐渐增大 , 腹压增加 , 盆底胶原纤维减少、肌力下降、结缔组织会变薄 , 盆底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 。 就像一个被吹大的气球 , 气球在吹气后由于拥有很好的弹性 , 都是很光滑的状态 , 但是 , 一旦气球泄气了 , 气球的表面就是皱巴巴的 , 就像我们产后的盆底肌 , 如果生产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 , 就会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 。
通过和刘女士的沟通发现 , 刘女士两次产后都并没有进行康复训练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体内激素的变化 , 才导致了刘女士出现了尿频、憋不住尿的现象 。
针对刘女士的评估结果 , 陈医生给她制定了松弛型的盆底肌治疗方案 , 神经肌电的刺激+放松呼吸+Kegel运动 , 同时在家要进行腹式呼吸和kegel运动的练习 。
经过一个疗程的盆底康复治疗 , 刘女士尿频、憋不住尿的症状已经有明显好转 , 晚上可以睡个整觉 , 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了 。
陈艳辉副主任医师提醒 , 不论分娩方式是顺产还是剖宫产 , 都必须进行盆底肌功能的评估筛查 , 对产后42天的女性常规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 可以大大减少盆底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 。 产后4个月内是盆底肌修复的黄金时期 , 即便已经错过了这个黄金期 , 也可以对盆底肌进行评估和治疗 , 为提高以后的生活质量做好准备 。
目前 ,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已开设了盆底康复治疗 , 可以进行盆底肌的呼吸训练促进盆底肌的收缩与放松;通过肌电的刺激 , 激活盆底肌 , 促进盆底肌的修复 , 增加肌肉的弹性;同时开设有瑜伽健教室 , 结合猫式、臀桥、抬骨盆等一系列的瑜伽练习增加骨盆肌肉的血液循环 , 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 。
潇湘晨报采访人员张树波 通讯员欧阳碧聪 石荣
【来源:潇湘晨报】
【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1%-57%,专家:常因产后没做这件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向原创致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