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条年度“科学”流言揭晓!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二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学者曾进行过定量研究:降低老鼠的血压大概需要0.026克/千克芹菜素 。 就是说 , 1公斤的老鼠一次吃0.026克芹菜素才能降低血压 。 照此估算 , 体重60公斤的人一次要吃1.56克 。
不同品种的芹菜以及芹菜的不同部位中 , 芹菜素的含量不同 , 大致在0.003%-0.088%之间;而且叶子中含量更多 , 我们爱吃的芹菜茎中含量较低 。
按照最高含量0.088%计算 , 1公斤芹菜含有0.88克芹菜素 。 换句话说 , 要想通过吃芹菜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 首先得学会挑选芹菜素含量最高的品种 , 其次要把芹菜茎丢掉 , 多吃芹菜叶 , 最后 , 还要一次吃上1.7公斤以上 ,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
量变质变类流言规律:
一些流言脱离剂量大谈“毒性”或者影响 , 在科学上不具备实际意义 。 “吃芹菜可以降血压”在长辈们口中似乎是“生活常识” , 然而事实是芹菜素的确可以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 , 但芹菜素在芹菜中的含量并不高 。 基于科学研究的估算 , 体重60公斤的人一次要吃3斤左右的芹菜叶 , 才可能有降压的效果 , 并不实际 。 在过去的一年中 , 脱离剂量谈影响的不科学说法还包括“医院安检仪辐射非常大 , 会影响胎儿健康”“喝牛奶会引发纤维腺瘤”等 。
成见效应类
年度流言:发现结节要立即切除 , 否则会癌变

6条年度“科学”流言揭晓!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本文插图



流言:
发现结节后一定要立即切除 , 不能等 , 否则日后肯定会癌变 。
真相:
结节 , 通俗来讲是指体积相对较小的无感觉或有疼痛感的肿块 。 颈部、腋下、乳腺 , 以及身体各处的皮下 , 都有可能看到、摸到结节 。 但也有一些结节长在“隐秘的角落” , 不容易被发现 , 如长在肺部、肝脏、肾脏、心脏等脏器上的结节 , 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 。
对于结节不必过度紧张 , 90%以上的结节都是良性的 。 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处理 , 而且有的结节终生都是良性的 , 比如瘢痕性结节(一种人体受到创伤后修复过程中形成的结节 , 伴随一生也不会有变化) 。 不过 , 一旦查出是结节 , 就需要随时观察 , 并到医院就诊 , 以便判定结节的良、恶性以及分级 。
像乳腺结节这样能摸到的结节 , 可以自行感知结节的大小和硬度等变化 , 长在四肢和体表等部位的结节 , 要随时观察、触摸 。 而肺结节则需要进行专业检查 。 如果分不清是不是结节 , 建议去医院就诊 。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 , 万不可“无差别切除”结节 , 因为切除结节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 切除结节后 , 对患处的局部组织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 比如乳腺结节 , 切除后可能会造成乳腺导管的破坏;切除肺结节 , 可能要切除部分肺叶 , 从而影响肺部功能 。 总之 , 要不要切除、何时切除结节 , 需要医生根据情况进行判定 。
成见效应类流言规律:
过分依赖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 , 会使人失去理性、客观的判断 。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结节后 , 为了避免发生癌变而选择“斩草除根” , “发现结节要立即切除 , 否则会癌变”这一流言也就随之逐渐形成了 。 其实90%以上的结节都是良性的 , 要不要切除、何时切除结节 , 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情况进行判定 , 不能“一刀切” 。 与这条流言类似的“体脂率越低越好”“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也是迎合了人们的成见效应 , 把问题和解决方案简单化了 。
断章取义类
年度流言: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取代经典计算机

6条年度“科学”流言揭晓!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本文插图



流言:
我国研制出的"九章"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量子霸权" , 已经可以完全取代经典计算机 。
真相:
2020年12月4日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 , 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 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 。 据现有理论 , 该量子计算系统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 , 即"九章"一分钟完成的任务 , 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亿年 。
但需要指出的是 , 这一研究突破并不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已可完全取代经典计算机 。 量子计算机只有在处理能设计出高效量子算法的特定问题时 , 才能超过经典计算机 。 对于没有量子算法的问题 , 例如最简单的加减乘除 , 量子计算机就没有任何优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