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29岁小伙不沾烟酒竟然肝癌晚期,医生叹息:是这一件事没有做



肝癌|29岁小伙不沾烟酒竟然肝癌晚期,医生叹息:是这一件事没有做
本文插图



早上8点刚过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5楼肝脏外科办公室里已经挤满了青年医生 , 这是他们每日例行的交班查房、病例综合讨论时间 。
清一色的白大褂中 , 被围在中间穿着病号服的中年男子显得额外突兀 , 一旁的陈敏山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脑上的三维动态影像 , 时而皱眉 , 时而不语思索 , 中间的男子则下唇紧抿 , 一双探索、焦急的目光 , 望着陈敏山……
“确定是肝癌?要手术?明天?”伴随着一连串惊呼 , 中年男子不顾疼痛一下子坐直了腰 , 丝毫没有心理准备的他吓得浑身颤栗 , 像筛糠一样哆嗦起来……陈敏山见状 , 伸手轻轻拍了拍中年男子的手背 , 耐下心来故作轻松道:“放心!用我最拿手的消融技术来做!你是一名警察 , 在外面专门抓坏蛋 , 明天我是主刀医生 , 抓你身体里的‘坏蛋’!”

肝癌|29岁小伙不沾烟酒竟然肝癌晚期,医生叹息:是这一件事没有做
本文插图



◎ 陈敏山耐心安慰病人 。
这样的“话疗”场面在肝脏外科的病房里经常上演 , 陈敏山介绍道 , “适当的‘话疗’等于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 , 对患者病情有益无害 。 ”
42岁的陈姨深有体会 。 4个月前因偶然发现巨大的肝脏肿块找到了陈敏山 , 中间病情反反复复让她数次丧失信心 , 却又是陈敏山每次细心安慰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 “他的‘安慰话’比我家人还暖心 , 还有用!”
几句家常 , 几句玩笑话 , 夹杂着严谨的诊治态度 , 在39健康·仁心栏目组 跟随陈敏山查房的整个过程中 , 它就像一剂无形的良药 , 悄无声息间一点一滴暖进了每位肝癌患者及家属的心里 。
学医从医 ,都是自己拿定主意
“仅仅凭借着自己对化学的热爱 , 仗着自己数理化成绩不错的底气 , 怀着一腔孤勇 , 把自己开启另一段人生的“箭矢”射向了医学领域这块“箭靶”上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广东省恶性肿瘤发病率排第一的并非是现在的肺癌 , 而是肝癌 。 当时站在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分岔口” , 准备参加高考的陈敏山不会想到 , 若干年后自己将会在该领域有所建树 , 成为人人口中的“大拿” 。
“读医是我自己下定主意的 , 但大学头两三年 , 我的成绩并不好!”谈起自己的学医道路 , 陈敏山脸上露出孩童般委屈的表情 , 带着调侃的语气描述当时自己背诵药理和医书知识如何的艰难 , 苦笑道:“学医让我第一次发现读书原来是这么苦的一件事 。 ”
这样的“窘迫”直到进入临床后才渐渐有所改善 , 看着医生把奄奄一息的病人 , 从“鬼门关”捞回来 , 被病痛折磨不堪的病人治好后脸上重现笑容……陈敏山开始体会到当医生的成就感 。

肝癌|29岁小伙不沾烟酒竟然肝癌晚期,医生叹息:是这一件事没有做
本文插图



◎ 每日例行的病例综合讨论时间 , 陈敏山会带着学生 , 对新转进来的病人做详细的病情分析 。
如今我国肝癌诊治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 但在90年代初 , 受制于医疗水平等客观条件 , 当时肝癌患者体内一个不到三公分大的肿块却要开十几倍的刀口 , 创伤极大 。 年轻气盛的陈敏山开始琢磨对现有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
1999年 , 从美国进修回来后 , 他将目光放在了小肝癌的射频消融上 , “利用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的弱点 , 将一根细长的射频针插入到肝脏肿块内部 , 通过针端发出的高热把肿瘤细胞杀死 , 避免了小肝癌病人开刀之苦 。 ”
“这样的技术在当时还具有争议性 , 对于小肝癌 , 外科医生理所当然地是想着开刀切除 。 新兴的射频技术能不能将肿瘤完全‘烧’干净?未来患者生存率是否有差异?当时未有定论!”但陈敏山内心坚定而执著 , “我既然已经知道了它可以为老百姓造福 , 就一定要努力做下去 。 虽然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和不同意见 , 我始终没有动摇……”

肝癌|29岁小伙不沾烟酒竟然肝癌晚期,医生叹息:是这一件事没有做
本文插图



◎ 陈敏山的每次细心安慰让陈姨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
中间的艰辛陈敏山已不愿多言 , 直至2011年 , 国内外临床指南才把射频消融治疗3cm以下的小肝癌作为一种根治性手段 , 与手术切除同等地位 。
只想尽可能地帮到患者 , 让患者看病更简单
时针走到上午9点 , 三楼肝脏科诊室外不到一米宽的过道里已被肝癌患者挤得水泄不通 , 有的人眼神中透露着明显的焦急与不耐烦 , 有的人好像连续几夜没睡安稳觉 , 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 。 但无一例外的是 , 这些人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坐在一门之隔的陈敏山身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