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发出医者自己的声音 | 我与《医师报》的故事?



“推动行业前行,[675].医师报,2020-12-31(04)”
2011
讲述我与医师报·故事
推动行业前行
每次进展都及时报道
“《医师报》一直关注着我们 , 先后报道了许多学术最新进展 。 ”北部战区总医院朱鲜阳教授说 。朱教授与《医师报》早在2009年结缘 。 彼时 , 美国发布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治疗指南 。 本报邀请朱教授对指南进行解读 。朱教授表示 , 《医师报》报道了许多学科进展 。 譬如 , 医疗队员到缺医少药的偏远地区巡诊 , 开展简单的先心病介入手术;国产介入器械研发成功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 使先心病介入器械物美价廉 , 保证了广大贫困患儿得到及时治疗等 。此外 , 对于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成立;我国先心病专家共同起草《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 规范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方法;原卫生部建立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注册登记制度和介入医师的准入制 , 保证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平稳持续性发展等重要事件 , 也得到报社的关注与及时报道 。朱教授感慨 , “我们的每一步进展都得到了《医师报》的及时报道 , 使我们感到《医师报》是医师自己的报纸 。 贴心、关心、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们 , 逐步迈进世界先心病诊疗前列 , 使更多的患儿重获新生 , 更多的家庭回归幸福 。 ”【第一时间发出医者自己的声音 | 我与《医师报》的故事?】 第一时间让医者发声
“当时发出这样的声音还是需要勇气的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刘梅林教授回忆2009年在《医师报》发表的《鼓励有适应证的老年人积极使用他汀》报道时感慨 。
尽管多项大型临床试验提供了他汀获益的证据 , 并获得欧美国相关指南的推荐 。 然而 , 由于老年人获益的证据不足 , 国内对老年人是否应该服用他汀存在争议 , 有观点认为他汀不良反应太大 , 老年人应谨慎使用 , 甚至不能使用 。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 , 《医师报》采访相关专家 , 对规范临床诊疗进行了引导 。
刘教授介绍 , 我国临床参考的许多循证医学证据来自欧美的研究 , 指南或专家共识也跟随欧美的脚步 , 一方面这促进我国学习先进经验 , 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顾国情、盲目追随的不利影响 。 “我们非常需要像《医师报》这样的行业媒体平台 , 让医生发表自己的临床观点 , 推动我国临床实践发展 。 ”
多年来 , 刘教授一直关注着《医师报》发出的声音 , 并多次接受报社采访 , 分享自己的独立观点和临床经验 。
同时 , 《医师报》采访人员的专业性、责任感 , 以及学术精神给刘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刘教授表示 , “正是在这些采访人员的努力下 , 《医师报》逐步发展成为广受认可、颇具影响力的行业权威报纸 。 期待《医师报》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 ”

第一时间发出医者自己的声音 | 我与《医师报》的故事?
本文插图


第一时间发出医者自己的声音 | 我与《医师报》的故事?
本文插图
往期回顾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