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尿液检查“五常”——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尿糖、胆红素( 二 )


本文插图




???
与尿红细胞密切相关的还有一项尿液检查项目:尿隐血 。
△尿隐血(BLD)
又称为尿潜血 , 是用试纸测试尿液中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 正常人应该为阴性 。
当尿液中红细胞含量升高 , 红细胞被破坏后 , 会释放出血红蛋白 , 使尿隐血呈阳性 。
但尿隐血阳性并不代表尿红细胞一定升高!比如以下三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
血尿但红细胞被破坏 。
当我们喝水过多 , 尿比重过低时 , 尿液张力低 , 红细胞容易破裂;或者尿液标本放置过久 , 尿液中的红细胞寿命已到 , 红细胞就会解体 , 此时 , 尿隐血呈阳性 , 但镜检时 , 由于红细胞已经全部解体 , 导致检查不出红细胞 , 尿红细胞在正常范围 。
第二种情况:
血红蛋白尿 。
当血管内发生溶血时 , 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 , 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液 , 超过了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 , 游离的血红蛋白可经肾小球滤过 , 随尿液排出 , 形成血红蛋白尿 。 尿液呈酱油色 , 尿隐血强阳性 , 而尿中并没有红细胞 。
引起溶血的疾病有以下因素:
△红细胞破坏:如剧烈运动、心脏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等 。
△毒素导致的溶血:如蛇毒、蜂毒等 。
△免疫因素:如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血型不合的输血等 。
△药物:利福平、奎宁、氨基比林等药物可引起溶血反应 。
第三种情况:
肌红蛋白尿 。
肌红蛋白含有与血红蛋白相类似的血红素基团 , 当心肌或者骨骼肌受到损伤后 , 肌红蛋白升高且进入尿液 , 引起肌红蛋白尿 , 尿液呈酱油样 , 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 , 尿液中同样见不到红细胞 。
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挤压伤、剧烈运动、药物损伤等 。
四、尿葡萄糖(GLU) 正常:阴性(-)
流经肾脏的血液中 , 葡糖糖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到原尿中 , 但在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 , 因此 , 正常人尿糖为阴性 。
异常:阳性(+~++++)
尿糖升高 , 即阳性 , 见于以下三种情况 。
1、糖尿病等血糖升高性疾病 。
当血液中的葡糖糖过高 , 进入原尿中的葡糖糖同样升高 , 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 出现尿糖阳性 。
除了糖尿病以外 , 像甲亢、慢性肝脏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等疾病也可引起血糖升高 , 从而导致尿糖阳性 。
另外 , 当人体面临一些突然而来的紧急情况 , 如情绪剧烈波动、大手术、外伤、极度寒冷、中毒等 , 会产生应激性反应 , 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及尿糖升高 。
2、血糖正常但肾糖阈下降 。
一些肾脏疾病 , 肾小管对葡糖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 , 原尿中的葡糖糖虽然不高 , 但仍无法被完全吸收 , 导致尿液中尿糖阳性 。 称为肾糖阈下降 。 这种尿糖又称为肾性糖尿 。
肾性糖尿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庭性糖尿及新生儿糖尿等 。 少数孕妇也有暂时性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糖尿 。
3、正常人饮食性糖尿 。
正常人如果进食过多碳水化合物 , 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对低下时 , 会产生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
另外 , 有些药物也影响尿糖的检查结果 。 如口服维生素C和阿司匹林后 , 可使尿糖的化验出现假阳性结果 。
???

解读尿液检查“五常”——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尿糖、胆红素
本文插图




?五、尿胆红素(BIL) 正常:阴性(-)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 , 在肝脏内形成结合胆红素 , 从胆道排泄 。 当机体出现肝细胞损伤或胆道堵塞时 , 结合胆红素没有办法顺利从胆道排出 , 就会通过肾脏排泄至尿液中 , 导致尿胆红素阳性 。
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以下疾病:
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以及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胆管狭窄等 。
与尿胆红素相关的还有尿胆原的检查 。
△尿胆原
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尿胆原 , 检测结果为阴性(-)或者弱阳性(±) 。 当存在溶血性疾病或者肝脏疾病时 , 尿胆原会呈现阳性 。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