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肾“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立夏 , 夏之时斗指东南 , 维为立夏 。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到冬病夏治指的是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 , 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 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

养肾“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本文插图



立夏乃是万物旺盛生长的时候 , 人体阳气孕育发散 ,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 , 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 使一些身体机能得以快速恢复 , 秋冬季节便有足够的抵抗力去防止复发 。
换句话说 , 就是借助人体一年中生长最旺盛、各项机能最好的时候 , 去调整身体机能 , 提高身体代谢 , 提高免疫力来抵抗秋冬季节 , 因为天气变化容易发生或加重疾病 。
很显然 , 高尿酸血症患者秋冬就容易发生痛风 , 或者痛风患者秋冬容易加重 。
所以 , 今天黄闰月大夫在这里也提倡痛风患者冬病夏治 。
痛风和高尿酸患者怎么夏治?
这里不同于传统中医 , 让大家贴三伏贴 , 拔火罐 , 针灸来预防冬天的疾病发生 。
我们以养“肾” , 养“脾胃” , 护“肝” , 排尿酸“毒”来对抗冬天痛风病魔的到来 。
养肾
“夏三月 , 此谓蕃秀 , 天地气交 , 万物华实” , 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 , 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 “阳化气 , 阴成形 , 阴阳互根” 。
所以夏天更应该注重养肾 , 那么夏天该如何养肾呢?

养肾“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本文插图



01
注意避免着凉
夏天我们更应该注意避免着凉 , 尤其是背部 , 背部是督脉得循行之地 , 阳脉之所在 。
夏天天气炎热、全身毛孔会相对打开得更大 , 在运动后更易出汗 , 所以很多人会在出汗后直接光膀子 , 或者是直接进入空调房 , 又或者是直接洗冷水澡 , 这样的休息方式很容易着凉 , 同时使得寒气更容易进入体内 , 耗损阳气 。
因此 , 不能贪一时之快 , 平时出汗后要及时擦干汗 , 把湿透的衣服换掉 , 使用空调需注意控制好温度 , 一般宜在26℃左右 。
02
睡前泡脚
冬天泡脚 , 夏天随便凉水一冲 , 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 但其实夏天也可以泡脚 。
睡前在温水中沐浴 , 有助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 同时 , 一天紧张的神经和筋疲力尽的肾脏可以得到完全放松 , 泡脚后 , 会感觉舒适 。
03
适当运动
夏天天气炎热 , 人体的基础消耗本来就会增加 , 运动不可过于激烈 , 以锻炼身体 , 汗出而止为佳 。
因此运动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个人爱好选择其他一些适合的中低强度运动 , 包括打太极拳、骑车、爬山、游泳、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等 。
04
饮食调养
夏天养肾饮食调养也很重要 , 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认为:“温暖 , 不令大饱 , 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 , 这句话的理解是夏日我们的饮食宜清淡 , 忌油腻 。
因此饮食上我们以清淡为主 , 少吃寒凉食物 , 尤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 , 同时饮食也不要过于辛辣、刺激 。
而对于养肾阴、肾阳 , 中医则说“以形补形” , 五色中黑属肾 , 因此对于肾虚的人来说夏日可以适当吃黑豆、黑芝麻、黑枣、黑荞麦等食疗 。
养脾胃
明末医家孙文胤有一句话:“脾胃一伤 , 则五脏皆无生气 。 ”中医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 , 人一生下来 , 所有赖以生存的活动都要依靠脾胃 。
养脾胃要注意以下几点:
【养肾“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01
少喝冷饮与生食
因为进食生冷食物 , 寒气也随之进入体内 。 寒伤脾 , 常见的表现是舌苔白腻 , 轻则腹痛、腹泻 , 重则恶心呕吐 。

养肾“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本文插图



02
避免猛吹空调
因为空调吹出的冷风为外寒 , 也对脾胃不利 。 很多人在着凉后 , 容易出现肚子凉痛 , 甚至腹泻 , 这与外寒侵袭脾胃有关 。
03
穿衣避免露腰腹
肚脐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 , 名为“神阙穴” , 背后还有命门穴 。
裸露腰腹会让这两个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袭 , 不仅伤脾胃 , 还会伤肾 , 所以应该注重这两部位的保暖 。 避免大量饮酒 , 酒精会刺激胃黏膜 , 甚至容易导致胃出血 , 对脾胃极为不利 。
痛风患者多不注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易损伤脾胃 , 则百病生 。 夏天既是脾胃最脆弱的时候 , 又是养脾胃的最佳时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