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ASCO乳腺癌重磅研究来袭!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或将开启新模式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1 ASCO乳腺癌重磅研究来袭!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或将开启新模式
本文插图


范蕾教授深度解读TNBC和HR+晚期乳腺癌研究进展 。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于6月4日-6月8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 。 本次大会上乳腺癌领域多项重磅研究结果公布 , 其中针对“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研究进展成为关注的焦点 。 医学界肿瘤频道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蕾教授为我们线上直播解读TNBC以及激素受体阳性(HR+)晚期乳腺癌研究更新要点 。


TNBC研究进展
▍LBA01 OlympiA—PARP抑制剂治疗早期高危gBRCA突变乳腺癌
研究表明 , 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明确的遗传基因突变 , 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占15% 。 BRCA包括BRCA1和BRCA2 , 二者均属于抑癌基因 , BRCA1/2编码的蛋白作用于多种细胞生命活动过程 , 包括DNA损伤修复、基因转录调控和细胞周期调节等 。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通过阻断PARP介导的单链DNA损伤修复 , 造成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 可以起到“协同致死”的抗肿瘤作用 。 而BRCA基因突变是造成肿瘤细胞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最常见原因 。 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胚系BRCA突变(gBRCAm)、且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

OlympiA研究是第一个将PARP抑制剂用于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 , 在全球入组了1836名携带gBRCAm且接受标准新辅助/辅助和手术治疗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 研究共纳入四类高复发风险人群:⑴ HR+/HER2-患者 , ≥4个淋巴结阳性(pN2)并接受手术和辅助化疗;⑵ HR+/HER2-患者 , 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后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 , 且CPS&EG评分≥3分;⑶ TNBC患者 , 腋窝淋巴结阳性(≥pN1)或腋窝淋巴结阴性(pN0)但肿瘤>2cm(≥pT2) , 接受手术和辅助化疗;⑷ TNBC患者 , 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后未达到pCR 。

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奥拉帕利组或对照组 。 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HR+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 , 奥拉帕利组接受1年的奥拉帕利辅助治疗(300mg bid) , 对照组接受1年的安慰剂治疗(300mg bid) 。 研究主要终点为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期(iDFS) , 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远端无病生存期(DDFS)、新发乳腺癌/卵巢癌、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等 。


2021 ASCO乳腺癌重磅研究来袭!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或将开启新模式
本文插图


研究设计

中位随访2.5年后进行的第一次中期分析显示 , 奥拉帕利组相比对照组显著改善3年iDFS , (85.9% vs. 77.1% , HR=0.58;99.5% CI:0.41 - 0.82;P<0.001) , 奥拉帕利降低患者浸润性肿瘤复发或死亡风险达到42% , 绝对获益达到8.8% 。


2021 ASCO乳腺癌重磅研究来袭!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或将开启新模式
本文插图


3年iDFS结果

次要研究终点方面 , 奥拉帕利组发生远端肿瘤复发的患者比例显著更低 , 两组3年DDFS分别为87.5% vs. 80.4%(HR=0.57;99.5% CI:0.39 - 0.83;P<0.001) 。


2021 ASCO乳腺癌重磅研究来袭!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或将开启新模式
本文插图


3年DDFS结果

两组3年OS率为92.0% vs. 88.3% , 奥拉帕利降低32%死亡风险(HR=0.68;99% CI:0.44 -1.05;P = 0.024) 。 尽管没有达到预设的统计学显著差异水平(中期分析需P<0.01) , 但OS获益的趋势明显 ,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可能会更加显著 。


2021 ASCO乳腺癌重磅研究来袭!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或将开启新模式
本文插图


3年OS率

安全性方面 , 奥拉帕利组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疼等 。 发生率超过1%的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包括疲劳、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 。 整体不良反应可控 。


2021 ASCO乳腺癌重磅研究来袭!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或将开启新模式
本文插图


安全性数据

范蕾教授总结 , 对于携带gBRCAm且接受标准新辅助/辅助和手术治疗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 奥拉帕利辅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 , 治疗相关毒性可以被患者所接受 , 患者生活质量未受到严重影响 。
▍FUTURE-C-PLUS研究-三药联合治疗转移性TNBC II期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通过庞大的基因数据分析 , 提出了TNBC的“复旦分型” , 即免疫调节型(IM)、腔面雄激素受体型(LAR)、基底样免疫抑制型(BLIS)和间质型(MES)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