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口干、便秘,就是“上火”?中医:不一定,脾胃虚寒也会便秘


近十几年来 ,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 , 工作及生活压力的增加 , 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据一项综合了45个研究 , 纳入超过26万名15岁及以上受访者的系统回顾发现 , 全球范围内 , 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高达14% , 其中女性为17.4% , 男性为9.2% 。

经常口干、便秘,就是“上火”?中医:不一定,脾胃虚寒也会便秘
本文插图



而现实生活中 , 不少人认为 , 出现大便干结 , 排便困难 , 尤其是伴随出现口干症状时 , 是由于“上火”所引起 。 于是自行服用清热降火润肠通便的药物 , 结果却发现效果欠佳 , 甚至病情加重了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经常口干、便秘,就是“上火”?中医:不一定,脾胃虚寒也会便秘
本文插图



事实上 , 这是因为出现便秘、口干的症状 , 不一定是体内有“热”、有“火” , 脾胃虚寒也是常见的导致便秘、口干等症的重要病因 。 如果是这一类便秘 , 盲目服用清热降火的寒性之品 , 只会导致寒气更重 , 加重病情 。
脾胃虚寒 , 也会便秘!
对于便秘的病因病机 , 祖国医学中有详尽的论述 , 《诸病源候论》记载:“大便难者 , 由五脏不调 , 阴阳偏有虚实 , 谓三焦不和……为津液枯竭 , 致令肠胃干燥 。 ”指出体内的脏腑功能异常 , 导致阴阳虚实有偏颇 , 打破了原来身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 就会导致便秘 , 此为从五脏分别论述便秘的成因 。
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在他的《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更有指出:“风、热、火 , 同阳也;燥、湿、寒 , 同阴也……故火胜金而风生 , 则风能胜湿 , 热能耗液而反寒 , 阳实阴虚 , 则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也 。 热燥在里 , 耗其津液 , 故大便秘结 , 消渴生焉 。 ”认为风、热、寒等病邪均可导致大便秘结 。

经常口干、便秘,就是“上火”?中医:不一定,脾胃虚寒也会便秘
本文插图



故此 , 后世医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将便秘为分“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5种类型 。 其中 , 便秘的病位虽在大肠 , 但与肝、脾、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密不可分 , 尤其是脾胃关系最为密切 。
中医认为 , 脾主运化 , 胃主受纳 , 饮食的消化吸收均需要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 , 若素体虚弱 , 或因胃病久治未效 , 或延久失治 , 或感受寒邪 , 或饮食寒凉 , 或环境低温等其他因素叠加 , 耗伤脾胃之阳 , 阳气亏损 , 则会导致脾胃虚寒 。

经常口干、便秘,就是“上火”?中医:不一定,脾胃虚寒也会便秘
本文插图



现代社会 , 随着科技的发展 ,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同时 , 喜好寒凉饮食的人群增多 , 尤其是在闷热的天气里 , 更是贪图一时之快 , 加之长期待在空调降温的环境中 , 缺少体育锻炼;又或者长期服药或用药不慎 , 均会导致脾胃阳气受损 , 阳虚则寒 。 而体内寒气太重 , 就会使得身体里的水液得不到有效输布 , 口腔缺乏足够的水液濡润 , 就会出现口干的症状 。

经常口干、便秘,就是“上火”?中医:不一定,脾胃虚寒也会便秘
本文插图



另一方面 , 脾胃阳气受损 , 脾阳不升 , 不仅会导致体内气机运行不畅 , 还会因脾不能为胃散其津液 , 久则胃失阴养 , 土燥生热 , 虚火内生 。 从而产生一种症与证、病情的现象与本质出现矛盾的现象 。 诚如《伤寒论》所言:“病人身大热 , 反欲得衣者 , 热在皮肤 , 寒在骨髓也;身大寒 , 反不欲近衣者 , 寒在皮肤 , 热在骨髓也 。 ”
临床所见 , 这一类患者常表现为大便干或不干 , 排便困难 , 小便清长 , 手足欠温 , 胃脘部不适(胀闷、胀痛、隐痛、钝痛、冷痛等) , 或因饮食不慎而引发 , 喜温喜按 , 遇寒加重;或伴泛吐清水 , 神倦乏力 , 食欲不振 , 平时可兼有嗳气、泛酸、恶心 , 面色不华等 , 舌质淡 , 舌胖大 , 边有齿印 , 苔薄白润 , 脉沉细弱缓或迟等症 。

【经常口干、便秘,就是“上火”?中医:不一定,脾胃虚寒也会便秘】经常口干、便秘,就是“上火”?中医:不一定,脾胃虚寒也会便秘
本文插图



温阳散寒 , 益气通便 , 治脾胃虚寒型便秘!
对于这一类便秘 , 一般运用“塞因塞用”治疗原则 , 这是祖国医学中专门针对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 , 其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 , 故又称为“从治” 。 正如《温病条辨》所讲:“以补药之体 , 作泻药之用” , 此即运用“增水行舟”之理治疗便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