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历史上的今天|如日方升的“卒中”( 二 )
本文插图
作为在当时享誉国际的英国著名内科医生之一 , 科尔对“Stroke”一词的使用无疑让人们真正意义上重视起了这个词语 。 要知道 , 此前只有在1559年的英语词典中 , 有关Apoplexy的英文翻译才出现了“Stroke”一词 , 这来源于“stroke of God's hand”的释义 。 但是当时没有人在行医或出版时真正使用 “Stroke” 一词 。
在科尔明确使用“Stroke”作为英语中“脑血管病”的定义后 , 涉及范围过于广泛而指代又模糊笼统的古希腊词语“Apoplexy”便逐渐被取代 , “Stroke”的定义也越来越明晰 。 这种让人仿佛被闪电击倒的“神罚” , 也在人们不懈地剖析中展露了庐山真面目 。
在“Stroke”被广泛传播和应用开来后 , 无数人从中寻找到了研究这种疾病的契机 。 1765年 , 医者Biumi描述了一例未破裂的动脉瘤病例;1814年 , 医者Rochoux定义了“出血性卒中”的概念(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一位血管神经学先驱的诞辰》 ) , 五年后 , 医者Rosta又扩展出了“缺血性卒中”的概念 。 至此 , 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这两种主要类型的基本区别得到了清晰的认识 。 这种划分一直持续到今天 , 也维持了一直以来的 “Stroke”的概念 , 即由于脑梗死、脑出血(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等脑血管原因对中枢神经系统(CNS)造成的急性局灶性损伤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
本文插图
由于时代所限 , 科尔虽然有诸多著作 , 但多数都停留在猜测和理论层面 , 几乎从未有过临床实践 , 因此他提出的许多不合时宜的理论早已被淘汰和遗忘 。 然而 , 他的名字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传遍了大千世界 。 可以说 , 科尔像普罗米修斯一般 , 为之后卒中领域的研究带来了一颗火种 。
1716年6月12日 , 305年前的今天 , 威廉·科尔逝世 , 但他为卒中医学留下的遗产却仍然闪烁着光辉 。
下面 ,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 从脑医汇平台海量内容中 , 遴选若干 卒中相关的文章或视频 , 以飨各位神外同道 。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修订版)
2020中国脑卒中大会暨脑卒中防治工程总结会
TIP!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神外历史上的今天|如日方升的“卒中”】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 未经许可 , 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 。 经许可授权使用 , 亦须注明来源 。 欢迎转发、分享 。
推荐阅读
- 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的饮食问题
- 眼皮跳的食疗方法都有什么
- 口腔溃疡到底吃什么好的最快?
- 未老先衰?都是一个“情”惹的祸
- 便秘能吃白芍吗
- 灵芝吃了拉肚子怎么回事
- 洗脸水加盐的做法
- 护肝明目的食物有哪些
-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汤帮你排毒补胃
- 肝炎吃什么好 老年肝炎的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