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 惊艳!上海老人在小区造“仙境”景点,家门口种花搞出各种名堂( 三 )


又比如,疫情期间,四叶草堂发起了“SEEDING邻里守望互助计划”,寓意“重建信任,种下希望”。鼓励人们在家里的窗边、阳台、露台等种下种子,看到春色破茧而出的希望,成为携手防疫的共情经验。
被视为私人空间的阳台,其实和小区绿地、城市公园一样,也能成为城市生命的基础设施。原来无论在哪里、无论规模大小,只要由居民共同参与建设,它就是“社区花园”。
随着上海陆续复工,经相关机构认可,平台整理出“10秒撒种法”,教大家利用上班、买菜、遛狗的时间,在社区闲置空间播种,感受土地和种子的疗愈力。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教授评价说:“在劳作之中,重建人与土地的联系,重建人与人的联系,重建我们与他人的善意和信任关系,从而重建社区和社区的归属感。”
生态教育、生命教育,最后升级为社区营造。居民们一起规划、调研,在社区花园里不仅讨论种植,也开始讨论小区琐事。
采访人员近日在创智农园采访时,恰逢一场公共讨论。社区干部与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刘悦来组织学生,把居民们分为几桌,每桌有一张空间平面图、一些钉子和绳子。

仙境 惊艳!上海老人在小区造“仙境”景点,家门口种花搞出各种名堂
文章插图
“这条路进出更方便。”一位居民说,学生便在图纸画出的道路两头钉上钉子,拿红绳串起来标注。有居民说,这个三角地带比较乱,学生又在图上做记号,有点类似侦探探案的画面。
原来,附近幼儿园面朝小区,每次上下学,蜂拥的家长和孩子们直接把道路堵住,令来往车辆寸步难行,存在安全隐患。居民们在创智农园里讨论,幼儿园门侧有一块公共绿地,能否稍加改造?

仙境 惊艳!上海老人在小区造“仙境”景点,家门口种花搞出各种名堂
文章插图
如绿地内部建一些通路,变成人流的缓冲和驻足带,还可放置一些儿童设施、艺术装置、休闲座椅,让目前不能进入的公共绿地变身为“口袋公园”。
讨论中,也有居民并不同意,尖锐地质问:“为什么一定要改绿地?让幼儿园的门开在南侧广场行不行?”
尽管社区干部耐心解释,这位居民目前仍未认可。刘悦来倒是乐见其成,对采访人员说:“协商议事,这些都是正常的。前期意见越多、越尖锐反而好。睦邻门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柔软的视角让公共治理更有生命力
近几年,社区花园在上海小有名气,相关案例多次进入在联合国发布的《上海手册》。刘悦来时常接到各街道领导的来电,表示欢迎团队到社区看看。
如今,四叶草堂在上海直接运营创智农园和火车菜园,同时承接政府的服务采购,与社区居民们共同设计营建了超过111个社区花园,培训了200多名街道和社区干部,协助他们共建共治了600多个迷你花园。团队制定了“花开上海”计划,希望到2040年,有2040个社区花园,覆盖上海70%的社区。
带采访人员一一参观东明路街道的社区花园时,刘悦来用一种自豪的口吻说:“比起前几年采访的社区花园,东明路街道最近的几个,我们没有直接设计和介入,都是居民们自己做的。这才是进阶和升级。”
比如,有一座“心怡乐园”,团队此前并不知情。直至某一次,于海受邀担任浦东新区缤纷社区的评委,看到园子布局之专业、品种之繁多,内含许多巧思,决非外行随便做做的,便问刘悦来:“是你们做的吗?”刘悦来回答,不是。

仙境 惊艳!上海老人在小区造“仙境”景点,家门口种花搞出各种名堂
文章插图
心怡乐园 刘悦来提供
原来,心怡乐园的设计者、居民董莲婷原本从事服装设计,几年前,她听说社区花园项目,十分感兴趣,自费参加了四叶草堂发起的“萌芽计划”,进行专业学习。
巧的是,某一天,她发现自家楼下的小绿地正在整修施工,询问后得知,连设计和布局都没有,手法之简单粗糙,未来效果可以预见。她自己也在社区工作,立即与街道、居委会商议,“做都做了,能否做得好一些?”结果,她申请到了一笔经费,便把从“萌芽计划”学到的专业设计运用进来。

仙境 惊艳!上海老人在小区造“仙境”景点,家门口种花搞出各种名堂
文章插图

仙境 惊艳!上海老人在小区造“仙境”景点,家门口种花搞出各种名堂
文章插图

仙境 惊艳!上海老人在小区造“仙境”景点,家门口种花搞出各种名堂
文章插图

仙境 惊艳!上海老人在小区造“仙境”景点,家门口种花搞出各种名堂
文章插图
如今,这个带有小沙坑、小滑梯、五彩缤纷蔬菜、香料、花草的园子,由附近居民制定公约,成立自治队伍进行日常养护。把主动权交给居民,减少直接参与,更多的是搭建一个发掘能人、调动社会资源、培育人和理念的平台——这是团队的长期目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