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锦光 香港理工大校长滕锦光:建议年轻人不要“躺平”


滕锦光 香港理工大校长滕锦光:建议年轻人不要“躺平”
文章图片

滕锦光 香港理工大校长滕锦光:建议年轻人不要“躺平”
文章图片

滕锦光 香港理工大校长滕锦光:建议年轻人不要“躺平”
文章图片

滕锦光 香港理工大校长滕锦光:建议年轻人不要“躺平”
文章图片

滕锦光 香港理工大校长滕锦光:建议年轻人不要“躺平”
文章图片

滕锦光 香港理工大校长滕锦光:建议年轻人不要“躺平”
文章图片

问答
QA
神州
2021.7.16
人类从一开始就漂泊着 ,
旅居地球良久的人类 ,
步履不停地向太空求索......
今天 , 人类在地球上面临的迫切问题 ,
那里会否有答案?
当人类背上地球去流浪 , 那里会收留我们吗?
如果人类移民 , 火星会是第一站吗?
香港理工大学
唯一一个参与了中国航天计划的香港院校
香港理工大学如何成为了这个“唯一”?
未来还会有哪些新的深空探测的课题?
世界第四次工业浪潮奔袭而来 ,
以“应用科学”为导向的香港理工大学 ,
正在进行哪些前沿科学领域的布局?
此次问答
/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滕锦光 /
探寻......
2021年5月15日 , 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 。 正是由香港理工大学吴波教授团队 , 完成着陆区的筛选 。 香港理工大学容启亮教授团队 , 牵头研发搭载于火星探测系统的火星相机 。
吴小莉:有人说香港理工大学参与航天事业的探索 , 终结了港人“只是坐在板凳上围观中国航天事业”的阶段 , 香港理工大学何时开始有机会参与深空探测的工程的?
滕锦光:其实 , 这个事开始蛮久的 , 在我们潘宗光校长的年代 , 他非常努力地争取了这个机会 , 嫦娥三号、四号、五号 , 我们都有参加 。
天问一号 , 我们做两个工作:一是研发落火状态监视相机;另一个 , 我们测量系的吴波教授是做火星的地形分析 。 因为火星探测器到底在哪个地方落 , 要经过精心选择 。 当时他们收到火星送回来的信息后 , 做了大量分析 , 然后再推荐哪些位置可以让火星探测器落地 。 最后 , 国家的团队确实选了他们推荐的第一个着陆点的选择 。
左为吴波教授 右为容启亮教授▲
除了探测火星的天问一号 , “奔月”的嫦娥工程中 , 同样有香港理工大团队的身影 。 在2020年12月 , 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中 , 由容启亮教授团队研发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 , 成功地从月球采集了两公斤的月壤 , 从月球“挖土” , 顺利打包带回地球 。
一个月后 , 中国国家航天局首次对外发布《月球样品管理办法》 , 就月球样品的借用进行了相关的规定 。
滕锦光:未来我们要在月球做科学站 , 一定是就地取材 ,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材”就是月壤 , 所以首先要研究月壤 。 第一步我们从月球表面拿回了月壤 , 但月壤是会耗损的 , 现在大家都有兴趣去申请借用月壤 , 港理大也是有兴趣的 。 我们一路在申请 , 学校也批了经费 , 让容教授的团队准备好 , 但是目前还没有消息 。
容启亮教授
火星相机
从科研角度来说 , 研究怎么样建造科学考察基地 , 是不会拿月壤做实验的 。 如果有机会 , 我们只能对月壤进行一些分析 , 做一些“仿真” , 就知道大约是什么组成成分 , 应该怎么样去做结构工程 。
吴小莉:您是很了解结构工程的 , 3D打印是不是一个可选项?
滕锦光:3D打印当然是一种可能性 , 在土木工程里 ,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都可以3D打印 , 但月球上没有水泥 , 如果要打印月壤 , 你怎样打印出一个有承受荷载能力的结构?月球上是什么样的受力状况?考察基地是建在月球上面还是挖在月球下面?有很多问题要研究......
为进一步扩大航天科研课题范畴 , 2021年5月1日 , 香港理工工大学成立深空探测研究中心 。
滕锦光:我做校长以后 , 容启亮教授提出希望有一个这样的中心 , 那这个中心要做什么事是需要讨论的 。 我建议做一个“深空探测研究中心” , 把它的科研范畴扩大 , 因为它现在主要是研发一些仪器 , 实际上深空探测还需要有其它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