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 3个疯子、2条路线、1个梦想:可以把太空交给富豪们吗?( 四 )


NASA对民营商业公司如此开放的原因 , 得从1957年老大哥苏联的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 1)卫星发射说起 。
正值冷战 , 这颗惊天动地的卫星直接促使了美国成立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以及NASA , 由此开启了美苏两国持续20多年的太空竞赛 。 1961年 , 苏联东方一号又率先将加加林送上太空 , 一路领先 。 美国在恐惧中追赶 , 开启登月阿波罗计划 , 1969年 , 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 。
加加林成为遨游太空第一人
这场轰轰烈烈的太空竞赛带来了人类技术进步和前沿探索的巨大进步 , 但也不同程度地拖垮了两个世界霸主 。 后世将耗资巨大的太空计划视作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 而美国登月计划耗资千亿美元 , 成本开支也让美国政府肉疼 。
1986年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 , 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爆炸等事故 , 让航天业的热情骤然冷却 。 NASA失宠 , 成为烫手山芋 。
硬币的另一面 , 美国认识到了商业公司的价值 。 2004年 , 小布什推出星座计划 , NASA退出地球轨道发射任务 , 全面转向深空 , 而地球轨道运输则转交给商业公司 。 2005年 , NASA局长格里芬表示将向商业公司发出订单 。 奥巴马时期 , 政府也表示未来会支持将商业载人任务交予民营企业 。
社会化资本和有着太空梦想的亿万富翁们成为美国太空探索的主力军 。 NASA持续进行着前沿科技的追寻 , 并将技术和资金开放给民营企业 , 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去进行瓶颈突破和落地实践 。 NASA和官方机构终于摆脱经费泥沼 。
坚定的军民融合是一剂猛药 。 2020年SpaceX载人发射成功 , 美国不需要再依赖俄罗斯将宇航员运送到国际空间站 , 成本还大大降低 。
在奥巴马面前“乖巧”的民营企业家马斯克
底层态度支撑+合理的利益逻辑 , 太空这件事不再遥不可及 。 百年前人类无法飞行 , 但如今航班繁忙 , 空中交通已井然有序 。
1990年 , 旅行者1号从64亿公里外拍摄了一张照片 。 在这张照片上 , 地球只是一个0.12像素的暗淡蓝点 , 孤单地悬浮在漆黑的宇宙中 。 而现在 , 这艘无人探测器已经离开太阳系 , 向更遥远的未知前进 。
没有人知道未来的太空将走向何处 , 但至少 , 人类在这件事上 , 努力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