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 盘点大自然中,5种拥有“超级感官”的动物( 二 )


大多数动物的感觉器官一目了然 , 生长在身体的特定部位 。 但有时 , 进化会突破这个限制 。 例如 , 鲶鱼鲶鱼就像一条“游动的舌头” , 因为它的全身都覆盖着味觉感受器——味蕾 , 它的嘴唇和胡须拥有最多的味觉感受器 。 当海峡鲶鱼在水中游动时 , 它们总是在探测海洋中“美味猎物”的信息 。
水中有各种化学刺激物 , 这些“信息炸弹”似乎让鲶鱼不堪重负 。 事实上 , 它们的味觉感受器在接收信息时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 他们只对两种游离氨基酸感兴趣 。 只要它们感觉到周围的气味 , 就会直接咬上去 。 鲶鱼能感知和辨别气味的浓度 。 它离猎物越近 , 味道就越浓 , 所以对目标的定位就越准确 。 水底的淤泥导致能见度低 , 但对鲶鱼来说 , 这根本不是问题 。 它的味觉很强 , 可以直接奔着自己的猎物去 。
鸭嘴兽:电感应能力


鸭嘴兽在寻找躲在泥里的猎物时 , 不能依靠视觉、听觉和嗅觉来寻找食物 , 那它们怎么能抓住猎物呢?鸭嘴兽进化出另一种能力:感知电的能力 。 当虾和其他猎物在水中移动时 , 肌肉的收缩会产生电脉冲 , 水会在周围传播 。 所以当他们稍微有小动作时 , 他们便会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给鸭嘴兽 。
鸭嘴兽的喙上覆盖着能够感知电脉冲的黏液腺 , 每一个腺体都有丰富的神经系统 , 将电脉冲信号传递给神经系统 。 它们有数量惊人的感应器——每只鸭嘴兽的喙上估计有40000个电感受器 , 以及60000个触觉感受器 。 这两种受体的结合使得鸭嘴兽很容易找到藏在泥里的猎物 , 并确定这些猎物是否适合作为食物 。
在水中游泳时 , 鸭嘴兽用喙来回游动 , 并利用反馈的电信号来定位猎物 。 它们不仅能直接游向水中的虾捕猎 , 甚至能在一个晚上捕获相当于自己体重一半的重量的猎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