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 最小的载人航天器——舱外航天服


载人航天 最小的载人航天器——舱外航天服
文章图片

载人航天 最小的载人航天器——舱外航天服

在我们的印象里 , 航天服一直是保持舱内气压稳定 , 为航天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 当然 , 这是航天服最基本的功能 。 很多人并不了解 , 其实航天服氛围两大类 , 一类是舱内航天服 , 另一类就是舱外航天服 。 顾名思义 , 舱内航天服是供航天员在舱室内使用的 , 主要在起飞 , 对接 , 着陆等比较危险的时候使用 , 舱外航天服就是在出舱活动中使用的航天服 。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我国自己的飞天航天服的特点 。
我国第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是在神舟七号任务中使用的 , 与舱内航天服相比 , 舱外航天服的制造难度是呈几何倍得增长 , 一般情况下 , 舱内的环境是合适的 , 而舱外航天服需要面临的是两百多摄氏度的温差 , 宇宙射线 , 以及太空垃圾等物体的告诉撞击 , 还要能够为航天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 就一个头盔面罩也有多层组成 , 要能够实现高低温防护 , 真空防护 , 辐射防护等 。 从这些点可以看出舱外航天服制造难度之大 , 世界上能够自主研发舱外航天服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 。
图为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着第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
这次神舟十二号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 , 设计人员在考虑到安全性 , 灵活性的同时 , 还要在穿脱便捷性上面下功夫 , 与美国舱外航天服分段穿脱的不同 , 我国飞天舱外航天服的后面设计了与俄罗斯航天服相同的结构 , 整个航天服都是一体的 , 穿脱仅需三分钟左右 。
图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着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
据说 , 设计师在为航天服灵活性思考是 , 突然在虾中获得灵感 , 因为航天服不仅仅需要保证气密性 , 但良好的气密性会与良好的灵活性发生冲突 , 气密性好很可能不够灵活 , 灵活性好可能不够密封 , 美国的航天服使用的是波纹结构 , 通过外力挤压变形 , 不是特别的灵活 , 中国的则是使用了从虾中获得的套接式结构 , 既保证了强度和密封性 , 又不损失灵活性 , 真是两全其美的设计方案 , 这里就要为中国设计师的智慧点赞 。
图为美国NASA舱外航天服
2021年7月4日 , 神舟十二号乘组刘伯明 , 汤洪波穿着着中国飞天航天服顺利出舱 , 完成各项出舱任务 , 其中更先进的飞天航天服功不可没 , 由此可见 , 舱外航天服的进步也能体现一个国家航天事业强大 。
舱外航天服常常被别人比作迷你的载人航天器 , 这足以体现其内部科技含量之高 , 如今的美国NASA也仅有4套STS-6舱外航天服可以使用 。
【载人航天|最小的载人航天器——舱外航天服】如今 ,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 相信在我国在完成天宫空间站建设任务后 , 或有更多优异地航天服设计制造出 , 相信中国的航天事业能在世界航天探索活动中脱颖而出 , 拥有更多的航天科技成果 , 成为独一无二的航天强国!

    推荐阅读